央广网

【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大国工匠” 谭志强:勤钻研勇担当 铸就民族工匠精神

2017-05-23 16:56: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大工匠谭志强

    央广网河南分网5月23日消息 (文/图 汪宁)1米6稍出头的个头,一张圆圆的娃娃脸。无论是行走在中信重工新形象窗口重型机加工部内,还是站在足有3层楼高、亚洲跨度最大、国内最先进的9×30米数控龙门镗铣床前,谭志强瘦小的身材,都会显得很不“起眼”。

  然而,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随和且充满喜感”的谭师傅,一旦站在工作台上,开动机床,就会瞬间迸发出“小块头、大智慧”的万丈光芒,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谭志强,现任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关键设备、目前全国最大的XKAU2890×300数控龙门镗铣床和XKAU2765×350数控龙门铣床机长、班长、高级技师,“谭志强大工匠工作室”负责人。曾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洛大工匠等;2017年4月22日,被评为“最美洛阳人”;连续六年被公司授予“劳动模范”和“模范共产党员”。

每次产品加工完,谭志强都要总结一下加工经验和方法,让年轻徒弟学习

  大块头上秀细活儿

  连续两年、8个季度获中信重工关键机床创纪录奖,所在机床累计完成加工工时53373小时,个人完成工时13398小时,超额完成个人考核工时8988小时,相当于两年完成六年多的考核任务量。

  两年来,创新11个先进操作法,带领“大工匠工作室”成员,主动承担公司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解决关键技术难题19大项,为公司创造价值1280多万元。

  “大国重器”的掌舵者——他是中信重工关键设备、国内最先进的9×30米数控龙门镗铣床和6.5×35米数控镗铣床的机长、党员、班长;他常常要在三层楼高的机床上,精雕细琢出二分之一根、甚至四分之一根头发丝的精度,被戏称为在“大块头上秀细活儿”。

  “大国工匠”——他是仅有高中学历、自学成才的高级技师,全国和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连续6年被公司授予“劳动模范”和“模范共产党员”,中信重工“金牌首席员工”、首批聘用的“大工匠”。

  他,就是谭志强。徒弟眼中的“谭大师”,中信重工“谭志强大工匠创新工作室”的“主心骨”。

  4月22日,谭志强带领团队刚刚完成了西门子日照钢铁精品基地(ESP)项目5号轧机生产线最后一件产品——轧机驱动侧机架的加工。客户监理和公司质检部门联合检验合格后,谭志强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从3号线开始,到5号线结束,近两年时间,谭志强说,和精度要求极高的西门子轧机项目之间的不断“打磨”,就像费尽心思养大了一个孩子。

  西门子轧机机架,动辄上百吨。然而,这个重达上百吨的大活件上,一个孔的精度却要控制在0.02毫米内,也就是少半根头发丝粗细。在“大块头”上“绣细活”,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谭志强却一口应承了下来。

  每件西门子项目机架上都分布着几十个螺纹孔,孔径从M24、M30到M36、M42大小不一。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工艺要求用铣刀一点一点地铣孔、扩孔,每个孔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加工完毕。且由于孔径大、铣刀小,极易造成震刀、磨损刀具,还会对机床精度造成重大影响。

  这么宝贝的机床,这样干活,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再加上加工效率低下、工期无法保证,谭志强再也坐不住了,他提出可以直接用丝锥攻丝、一次成型。然而,工艺却迟迟不敢拍板。因为用丝锥攻丝,0.02毫米的精度极难保证。

  “艺高人胆大”、敢想敢干的谭志强却认准了这个思路、较起了劲。他带着团队采用进口肯纳丝锥,在边角料上不断尝试、不断改进。经实际应用,他们采用丝锥攻丝、一次成型,仅用10分钟就能完成一个螺纹孔的加工,效率提高两倍以上。

  中信重工为紫金矿业生产加工的Φ11×5.4米双驱半自磨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格的半自磨机,筒体直径11.58米、高5.4米,属三分之一结构。需要加工198个Φ60的端面孔、6个M56×90的螺纹孔,且加工点分布在11.58米的圆周上。

  直径超出机床宽度极限,加工难度极大。谭志强和技术人员反复研究,决定以机床定中心,放地样,用610毫米高的地梁把活件垫高,使筒体高出走台,让筒体最大限度接近主轴,把地梁找正在0.2毫米之内,让筒体尽量放平。将孔线分成6等分,把线引导到下端面,据此确定每次转位时的位置,保证6次能把孔干完,对比常规加工方法提高效率1倍多。

  在长期的实际加工中,他还独创利用数控龙门铣为钻床工序“点豆”,加工磨机筒体、端盖端面孔方法,解决了钻床加工低精度、组装后孔错位的问题,省去了产品试装工序,也节省了大量返修费用。如今,“点豆”加工法已在全公司范围内得到普及和推广。

  致力“双创”,“大智慧”的谭志强善于发挥自己的岗位技术优势,善于技术创新,靠技术创新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靠创新先进操作法提高工作效率。

  攻克川崎重工深度达400毫米的大齿圈销孔的加工难题时,谭志强变换思路,自己设计制作出了一把长度达400毫米的新精镗刀,成功解决了接刀带来的震刀问题。这把精镗刀加工后的销孔,具有了统一性和规范性,开创了省掉单配连接销工序的先河。

  图号为N2064的大型减速器机体为焊接件,前期是镗床加工,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活件变形,导致关键部位轴承孔的平行度、位置度都发生了变形,达不到图纸工艺要求,成为加工中“拦路虎”。厂领导把活件交给了谭志强进行二次加工。他经过反复研究,大胆创新,用数控龙门铣床替代镗床加工机体,成为公司首创。

谭志强与车间技术员商量轧机配件的镗孔加工难题

  智慧担当大工匠

  从6.5米小立铣的“摇摇把”机床,到2.5米小型数控机床,再到国内最先进的9×30米大型数控龙门镗铣床;从一个高中毕业生、普通工人,到生产骨干、高级技师,再到金牌首席员工、大工匠。

  进厂30年,谭志强见证着中信重工这个老国企的发展与变迁,也生动展现出了一个国企蓝领的蜕变与成长。

  2011年,中信重工承担国家“大飞机项目”生产,长8米、重达200多吨机架加工,深达600毫米的矩形件四角倒圆弧,成了整个加工的难点。

  当工友都因震刀严重而束手无策时,谭志强创新采用“迂回法”,即先用小刀盘切开小口,再将大刀盘伸进斜槽半精加工,最后再用小刀盘,完美解决难题。最终,这个庞大矩形件很好地达到要求:光洁度3.2,加工公差度0.2毫米以内。

  2013年,中信重工实施“金蓝领”工程,谭志强成为公司评聘的首批五个大工匠之一。

  大工匠,大担当。谭志强说,被评为大工匠,是公司对我们一线员工的高度肯定和认可,我只有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才能做好创新带动,不辱使命!

  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发射列阵骨架,外形尺寸为12.926米×2.214米×2.02米,重16.6吨,工艺要求拼装面平面度0.15毫米,平行度0.2毫米,是中信重工首次承接加工生产的高精度大型构装件,面临多项技术攻关难题。

  该活件刚性不足,加工时震刀严重、粗糙度差,平面度不易保证,放松后,骨架变形较大,难以保证工艺技术要求。按照原工艺方法,加工一件骨架最少需要21天才能完成。

  谭志强带着团队妙思巧干,多点支撑、压紧,减少骨架震动;内腔支撑垫木,增加系统刚性;合理确定压紧力,减小变形量,选用合适刀具,试验加工参数……通过技术攻关,他们仅用7天时间就高效完成了骨架加工。此后9件加工周期与第1件相比,提前了108天完成,直接经济效益达 233.38万元。

  加工西门子轧机机架压下孔,引进的是全球两大喷吸钻制造商之一尤尼泰克专门定制的喷吸钻。由于厂家也是首次设计Φ180规格喷吸钻,并无经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漏油、震刀、铁屑不断屑等诸多问题,生产一度停滞,严重影响加工进度。谭志强带领大工匠工作室成员,对问题进行探讨和方案研究,对内、外管之间密封圈尺寸进行改造,增强密封性;使用钢丝和M3螺钉对泄油孔进行封堵,保证负压环境;测量调整钻头尺寸,保证排屑顺畅。并经反复尝试、调整加工参数,最终解决了喷吸钻加工难题,成功加工了15件机架的压下孔,相比前期扩孔,节约机床运行成本32.4万元。

  中信重工大力研发大型支承辊研发及修复新技术,谭志强带领团队完成了重达160多吨的精轧机支承辊中心孔的加工精度难题,为公司开拓大型支承辊锻件及废旧支承辊修复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年来,谭志强带领大工匠创新工作室团队,先后破解完成了《大型牌坊压下孔加工难题》、《多瓣端盖锥面厚度加工难题》、《大型结构件骨架加工难题》、《四分之一大齿圈加工难题》、《大型轴类零件中心孔高精度加工难题》、《大型高压辊磨挤压辊柱钉孔加工质量》等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相继完成了19个主要课题的攻关,累计为公司创造效益1280多万元。

为保证加工质量,谭志强要不定时爬到大型加工件上检查加工情况

  小平台上唱强音

  “当一个工人,要的是自己能干。当一个大工匠,要的是人人都能干。”

  自从当上大工匠,自从公司创立了“谭志强大工匠创新工作室”,谭志强就不断给自己加压,主动担当起了一线青年员工传、帮、带的重任。

  “师傅的电话,就是我们的热线电话,有问题,打电话就一定能解决。”谭志强的高徒高昆说。

  而汇聚了重机厂镗床、铣床、钻床、卧车等各工种精英的“谭志强大工匠创新工作室”,每周定点、定时召开的工作室例会和学习交流会,都会“人满为患”,成为了青工争抢的“香饽饽”。

  现在,只要一接新活,谭志强就会带着徒弟一起上,甚至有时候还会故意“偷偷懒”,为的就是让徒弟们能够尽快成长、独当一面。

  通过“名师带高徒”活动,参加洛阳市职工技能大赛,他的徒弟高昆和靳付军分别获得数控镗铣工种第一名和第三名。

  作为班长,谭志强带领的班组,相继高质量地完成了亚洲最大轧机牌坊、国家重大项目大飞机项目机架、出口巴西世界最大PXZ1750Ⅱ液压旋回破碎机底架等关键产品的加工任务,被洛阳市评为“质量信得过班组”。

  2015年9月,李克强总理亲临中信重工力挺“双创”,高度评价中信重工的“创客”群体和“双创”工作。谭志强和张东亮等大工匠一道,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和殷殷嘱托,勉励大家要发扬工匠精神,勇于创新、不断创新,让中国的装备走向世界,在世界上打出中信重工的金字招牌。

  谭志强深受鼓舞、感怀备至,他一直暗暗告诫自己,要在“谭志强大工匠创新工作室”这个小平台上,在国家呼唤大工匠、发扬工匠精神这个时代的大舞台上,唱出自己的“强”音,舞出自己的风采,同时,他的行为也激励着每一个人:勤于钻研、勇于担当,才能铸就工匠精神,为企业、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能量!

编辑: 李行
关键词: 中原出彩;大国工匠;谭志强;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