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炎立

2019-06-09 15:37: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

  豫见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展播

  央广网河南分网6月9日消息(记者 彭华 焦宏昌 通讯员 李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2019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豫见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展播”将于5月29日至6月12日陆续推出,从近年来开展的数字记录工程中精选3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介绍,向公众呈现我省丰厚的非遗资源和优秀的匠人风采,宣传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向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

  洛阳水席是流行于洛阳一带的传统名吃,它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洛阳三绝”。洛阳水席历史悠久、技艺考究,是中国目前唯一从历史传承延续下来的,以整道定式的宴席作为经营的名宴,为研究中国宴席文化提供了历史依据。

  洛阳水席形成于唐武周时期,是在中国饮食习俗由分食制转向合食制的过程中出现的。唐以前的宴席,多为一人一几为单位,合食制出现后,就变成多人就围的宴席形式。宴席文化也随着宴席形式的改变而发生了质的变化,洛阳水席就是在此时期形成的宫廷用宴之一,历史上称此为“大唐国风”,今天中国宴席的形式便是从此承袭而来。

  洛阳水席以严格的定式和固定的规格为宴,全席二十四道菜,即八个冷盘、四个大件、四个压桌菜。不但是定式定菜,而且定味,二十四道菜,道道菜不同,随席进而味变,随菜异而味追,根据人的口感、胃量、兴趣等决定调味的变化。整席下来,酸、甜、苦、辣、咸、麻、清、爽……不乱不滥,恰到好处。

  水席汤随菜走,无汤不菜,对汤有着特别的要求。水席的吊汤以鸡汤为主汤,辅以鱼汤、海鲜汤、山珍汤等;另一特点是素菜荤做,以假代真。水席中有名的“洛阳燕菜”“假海参”等,都是民间普通的萝卜、粉条,但经厨师妙手烹制后,便脱胎换骨,味美异常,是以素代荤、以假乱真的精妙之品。

  洛阳水席不仅菜品宴式独特、海内无二,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完备的文化脉络。整个宴席有着独特的仪式和讲究,每道菜都有着独特的掌故,菜史共融,其趣天成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2008年,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姚炎立

  姚炎立,男,汉族,1949年10月出生,河南省洛阳市人。2009年,被原文化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少时受家传饮食文化影响,对烹饪情有独钟;1964年在洛阳大利饭店向程灶开、朱产明、王玉秋、徐向荣、许继焕等老师学习上海菜、徽菜、淮扬菜的烹饪技艺。

  1997年接掌“真不同”洛阳水席,姚炎立根据洛阳水席的传统工艺、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秉承唐文化融入中原文化元素,提出了“围着唐朝做文章、紧紧拉着武皇手”的思路,恢复挖掘,提升包装,推出了宫廷水席、武皇水席、盛唐国宴、九鼎八簋天子宴等,使水席由一套扩展至五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餐饮文化特色,提升了“真不同”洛阳水席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编辑: 王勇生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炎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