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阳10月16日消息(记者 汪宁 通讯员 石为璧)从南召县城往小店方向行驶20余公里,行至小店街东头兴苑社区右方即见石舍人家牌坊,向南行驶3公里左右,就到了山清水秀、文化气息浓厚的石舍人家。适逢周末,微雨过后,记者和周连召等老师一行,应著名书法家老师张道虎老师之邀驱车前去。一路之上,空气清新、繁花似锦,平时工作的疲乏、人生的琐事顿时一扫而过。
  来到石舍人家,可以感受中国的农耕文化,聆听美好的民间传说故事,欣赏“小丽江”的山水情调,体验石刻书法的魅力,放松自我,回归自然,体会它的独特韵味。
  石舍人家的美,美在山清水秀。村落前面有条小河,水域面积约50余亩,水深1.5米左右,四十余只小船散落其中,点缀于山水之间。夏天到来,人们泛舟河上,水波荡漾,微风习习,看远山如黛,观近水清澈,旁边白鹭低飞;秋季微雨过后,水天一色,烟雨迷蒙,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劳动一天的人们荷锄而归,菜园里白菜在长叶,萝卜在变胖,芫荽散发出独特的香味,驱除了农民朋友的劳作之辛苦。这里的山不太高,但山坡上都郁郁葱葱,春天里映山红漫山遍野,姹紫嫣红,河岸上杨柳依依;夏天里水池边荷花依次开放,散发缕缕清香;秋季里野菊花含苞待放,桂花十里飘香;冬天里冬青树青翠葱茏,腊梅迎雪怒放。这里的水不太深,水流平缓,坐在小船上,可直视水底,鱼儿在水中嬉戏,鸭子河中游泳,蜻蜓快速飞过,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大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感觉,好像来到世外桃源。这里的水流不急,清澈可见,堪称“小漓江”。
  石舍人家的美,美在故事感人。最著名的是“狐仙救光武”的传说。相传刘秀自南阳北上访贤,遭到王莽追兵一路追杀至此,眼见山穷水尽,无路可逃,被一个化做美貌少女的千年狐仙,施展仙术化作岩石匿于前山,从而骗过追兵得救。前山至今仍然可见“光武大帝昏睡岩像”,并有“狐仙墓”一座。前山之下,一泓清流掠岩而过,泊水成潭,紧护光武与狐仙之遗存,被后人称作“护龙潭”。山岩右边湖水之下有一可容牛车出入、深不可测的岩洞,激起人们“花雨洞天”的遐想。更别说“仙镜”、“仙居”,“天蟾祈福”,怎不引人向往迷恋?村中三里之处山坡上还有一个马蹄印和很大的人脚印,相传为光武和天马所遗。可惜被人毁坏了。
  石舍人家的美,美在浓厚的农耕文化。漫步于石舍传统村落,石屋石房石凳石路石院随处可见,石磙石碾近在眼旁,石墙灰瓦,石砌的农家四合院,墙上生长生命力旺盛的仙人掌,还是幼时的回忆。村上有一处崔家老院,陈设着一件件农业生产工具,诉说着中国2000年农业劳动的艰辛,院落里摆满了房主捡回的奇石。一个石磨旁边还用木棍围半个圆圈,驴拉磨石磨面引起城里人的好奇,现在石磨还可正常使用。村民里的文化墙有真石漆水泥浮雕忠孝礼义传送着中华美德,浓厚的农耕文化诉说着值得回味的乡土气息。
  石舍人家的美,美在文化气息浓厚。山前屋后有摩崖、书法石刻,在村庄的东南角,有一片石林称作翰墨石苑,这里有很多就地取材的石头,石头上的书法作品,都来自于张老师邀请全国书法名家亲手为石舍人家而作,书法名家作品荟萃,齐聚于此,作品内容贴合实景,很接地气,如“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等。村庄中央有一个村组级书画院,为这个小村庄又增加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文人雅客来到这里难免即兴赋诗、作文、撰联,泼墨、光影闪烁,为石舍人家增添无穷魅力。院内一棵晚秋黄梨压满枝头,古老的辘轳井历经沧桑,房间墙壁之上挂满书画作品,个个堪称精品,隶书与篆书齐飞,行书和楷书共舞,各位名家粉墨登场,书画艺术异彩纷呈,给人们提供了与书画交流的绝佳平台。在盛请之下,张老师现场赐宝:“宁静致远、知行合一、淡泊明志”一挥而就,让群众叹为观止。石舍书画院是个公益性组织,张老师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号召,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献计出力、付出甚多,石舍人家凝聚着他的心血、汗水;高大上的书画文化吸引众多“驴友”,文人骚客纷至沓来,或采风,或实习,或观摩。
  小店乡新一届党委、政府领导信心满满,将继续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以搞好乡村容貌导向,服务群众增收为目的,合理规划,进一步大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石舍人家发展,力争打造一个休闲旅游、文化传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标杆、南召发展新名片。
  走在回家的路上,石舍人家的印象一直挥之不去:清澈河水明如镜,青青小山含深情。石舍人家名师涌,农耕文化气息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