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河南分网1月13日消息(记者 李凡 通讯员 贠星臣 范科伟)十年间,从“三无村”到河南新乡的致富示范村,新乡市唐庄镇南社村选对了路子,依靠种植“绿色蔬菜”之路,一跃成为新乡市有名的致富示范村,年人均收入近7万元,如今他们正踏着新时代的鼓点,全村上下团结一心、阔步昂扬地迈向小康生活。
  隆冬时节,新乡市唐庄镇南社村村民赵来喜正在忙着给自己的10亩菜棚盖草帘儿,他非常满意这一年的收成。
  “今年菜价总体上还算差不多,像俺这今年这个行情弄个几十万块钱,(哦,几十万?)弄个五六十万(纯利润)。”
  像赵来喜这样,南社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踏上了“种菜”之路,多的四五百亩综合菜地,少的几亩大地菜园,就连几家贫困户也在大家的帮助下,种了十几亩菜,这下,脱贫就不成了问题。贫困户李文杰的15亩菜园子收入了十多万:“以前有点贫困,现在大队帮着种菜找销路,提供技术,现在种的菜多了,种15亩菜,大概就是弄个十来万块钱。”
  为了让群众选种蔬菜能跟上市场,南社村还专门成立了合作社、对外联络中心以及新乡为数不多的蔬菜交易中心,30余种各式各样的市场紧俏菜从这里走向了全国,走出了国门。南社村蔬菜交易中心康长生说全村联系了全国100多家蔬菜销售商。
  “我们每天收,每天统一销售,老百姓不出家门把蔬菜卖了,价格随着市场上的价格,每家种好几样蔬菜,都能捡(赚)大钱。”康长生说。
  因为有了特色蔬菜种植,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是逐年增长,村子里一片生机盎然。可谁能想到,几年前的南社村,曾因“农业无产业、增收无来源、发展无带动”成为远近闻名的“三无村”。南社村村民赵来仁2007年种蔬菜之前,一年能挣个几千块钱都是奢侈的,有万元户那就是不敢想象的,现在他种上蔬菜之后可以说步入小康了。
  “家家户户都有存款,家家户户都有小车。我现在自己村的本地的地20多亩,又在外地(村)包了,种了七八十亩,一年收入五六十万,家里五十五寸的大彩电,全智能洗衣机,还有大冰箱,四开门的。”
  十四年前,唐庄镇党委下派干部赵春生来到南社当起了党支部书记,面对当时的“三无”情况,赵春生召开了镇村联席会,制定了“绿色蔬菜”的发展规划,接下来,通电、修路、打井,不到两年,效益就显现出来了。赵春生对这个当初的决策赞不绝口:“当初都是荒地,都是靠天收的,没井没水啥也没有,自筹资金,打的井配的水泵,包括电力设施,后来种上了蔬菜,蔬菜有了,量大了,销路成问题了,后来就自己建立了批发市场。”
  为此,南社村建起了蔬菜交易中心,经过数年,已成为河南省卫辉最大,新乡为数不多的蔬菜交易中心,曾经在新乡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吃菜,吃菜,新乡靠南社。”每天从这里交易出去的蔬菜达400万斤,这也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推动了“绿色蔬菜”产业的极速形成,村里的能手更是去外村流转土地种植蔬菜达1.3万亩,把十里八村串进了产业链,带动了周边上千户农民种植绿色蔬菜脱贫致富。
  为了发展好无公害蔬菜产业,南社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统一种植流程,全程实行无化学农药、无污染、无化肥,无激素的纯天然种植,村里还投资80万元建起了20多个高标准化粪池,用来处理土肥。在田间地头也安装了生态诱虫灯和防虫网,全程实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南社村村支部书记赵春生:“我们村都是自己家用那个堆肥,就是自己弄的肥,消过毒给地上的,纯无公害的,另外还有防虫灯,防虫网,统一管理,只有把蔬菜品质弄好了,路越走越宽,群众才会更致富。”
  产业兴旺,资金是“催化剂”。搞蔬菜种植需要先建大棚或者平整土地,一亩地也要投资上万元,像其他大户一样流转土地,村民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怎么办?看到如此“绿意盎然”的南社村,新乡农村商业银行、邮政银行等几大银行也给南社村开通了“信用证”,南社村村民拿着身份证在银行五分钟就可贷到5-20万的款项,这也让南社的“绿色蔬菜”产业越走越宽。
  3000亩连片的甘蓝、3000亩的冬瓜、各自2000亩的菜花和芹菜……在南社村,远远望去,成片花红柳绿的纯生态蔬菜,既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又给当地乡村旅游添景,田园净化变景点、乡村整洁有民宿,乡村观光农业又给南社铺就了闪闪发光的“致富路”。
  如今的南社,村里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几个能人带一乡,万吨蔬菜跑全国”,已经达到了赵春生初来南社的设想:2000名人口,年人均纯收入7万元,产值带动附近村庄3000名村民或是来南社蔬菜基地打工,或是种植蔬菜,年人均纯收入近十万元,每天销售绿色蔬菜达500万斤,新乡这个“蔬菜村”一年就产出了6亿元GDP。
  记者手记:
  从农业无产业、增收无来源、发展无带动的“三无村”到远近闻名的“蔬菜村”、“文明村”,南社村为何能实现丑小鸭变白天鹅式的美丽蜕变,当地的群众都说这离不开基层干部的辛苦付出,只要心中有百姓,啥事都能干得好。
  南社村以“向土地要出绿色效益”为主攻方向,走上了种植绿色蔬菜的发展道路,党员干部先带头,探索创新村里前所未有的新产业,新模式,并想方设法解决中间出现的“水、井、电”等一系列问题,给大家接下来的发展犁除了障碍,奠定了基础,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落实“先富带后富”战略,结成“传帮带”对子,脱贫致富道路上始终没有落下一个人,这是干部的担当,也是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精彩实践。
  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南社村既立足农业又跳出农业,从菜园地上走向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共生之路。
  就像媒体同行在谈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说的那样:““土地是妈,劳动是爹,只要种啥,啥就往出结。”同样的土地,不一样的指导思路,就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财富,而是缺少发展财富的眼光,是墨守成规还是开拓创新,其结果却是霄壤之殊。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真心对百姓好,才能挖空心思地为百姓致富想办法。不得不说,村、镇干部的不等不靠,锐意进取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而他们的心中装着百姓、一心为民的情怀更是尤为难得。
  如今的南社村集体致富,实现了共奔小康的目标,并乘着乡村振兴东风,昂扬斗志地走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相信在干部群众的一起努力下,未来的南社村,心劲更足,产业更旺,村庄更美,村民更富,招牌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