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从打工仔到“红薯大王”冯增会:带领乡亲们 迎接致富“薯光”

2019-09-20 15:17: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9月20日消息(记者 彭华 通讯员 张鸿雨)“红薯哥,再给我准备5000斤(1斤=500克)烟薯25,明天上午10点我赶到。前天的3000斤已卖完,太好吃了,很多顾客都想再买。”近日,郏县白庙乡白庙村增会家庭农场负责人冯增会的微信仍响个不停,宝丰县赵庄镇商户王红旗等人发来信息订购红薯。
  “春红薯已经上市,有商薯19、烟薯25、普薯32、龙薯9等6个品种,有适合烘烤的、蒸食的、煮粥的,品种不同但口味有保证,光老客户都不愁卖。”一边回复客户的信息,冯增会一边说,“现在大家都注重饮食健康,薯类的营养价值已被广泛认可,很受消费者欢迎”。
  冯增会今年48岁,1990年入伍,1993年12月返乡。回乡后,他打过工、开过饭店。吃过各种苦、历经各种难。2010年,他决定回家流转土地做职业农民。
  白庙乡一带土质适合种烟和红薯,烟和红薯每三年需要换茬种植。尤其是种红薯,乡亲们全凭老经验、老办法,自己育苗繁殖,产量低、薯形差,卖不出好价钱。忧心忡忡的他自费到我省郑州、商丘、新乡和山东等地拜访红薯种植大户、专业院校,虚心取经,最终引进了适合郏县种植的新品种。
  2012年,冯增会注册成立了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5月,他注册成立了增会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种红薯318亩,带领500户社员又发展红薯3000多亩,当年附近村民收获了1500多万斤红薯,平均比自留种繁育增产40%。由于质量上乘、口味纯正、薯形优良,1500多万斤红薯虽高于市场价,却在半个月内售罄。质量不太好的,他带领大家加工淀粉和粉条。他被老百姓唤作“红薯大王”。
  在他示范带动下,如今白庙村一带种植红薯稳定在1万亩出头。由于从外地购买薯苗费用高,冯增会便又从省农科院、河南科技大学购买脱毒红薯回来育苗。薯苗品种全、成活率高、病虫害少,每到销售时非常紧俏。“今年春季有几个客户都需要10多万株,在俺家吃住好几天,为了抢薯苗还差点儿打起来,我自己还有20多亩地因为缺苗荒着呢。”冯增会说,红薯苗除了供应当地,还卖到了郑州、许昌和我市叶县、宝丰等地。根据品种,每株0.1-0.15元不等,一亩地按3000株算,1万亩地就可以卖到300多万元。
  如今白庙红薯声名在外,每年都会吸引很多商贩采购。瞄准商机后,冯增会又高标准建设了两座占地800平方米的地窖,可以储存80万斤红薯。“老百姓可以免费存放,过了春节后再卖,每斤会高出五六毛。”冯增会说。
  冯增会富裕后,从没忘帮助乡亲。现在他已安排贫困户冯标正、王令文等近40人常年就业。“现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俺要继续当好新农人,把红薯‘炒红’变成黄金薯,和乡亲们一起迎接致富的‘薯光’。”谈及未来,冯增会信心满满。
编辑: 王勇生

从打工仔到“红薯大王”冯增会:带领乡亲们 迎接致富“薯光”

冯增会今年48岁,1990年入伍,1993年12月返乡。回乡后,他打过工、开过饭店。吃过各种苦、历经各种难。2010年,他决定回家流转土地做职业农民。白庙乡一带土质适合种烟和红薯,烟和红薯每三年需要换茬种植。尤其是种红薯,乡亲们全凭老经验、老办法,自己育苗繁殖,产量低、薯形差,卖不出好价钱。忧心忡忡的他自费到我省郑州、商丘、新乡和山东等地拜访红薯种植大户、专业院校,虚心取经,最终引进了适合郏县种植的新品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