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的丰收记忆|六月收麦 九月割稻是豫南人的丰收记忆

2018-09-18 09:33:00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六月收麦、九月割稻,这两个月份都是收获的日子,都让农民们充满喜悦。出生于豫南光山农村的我,尽管已经离开家乡近20年,但关于那些丰收的记忆,却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在我们老家,每年要收获两季粮食,一季小麦,一季水稻。因为与湖北省交界,我们以大米为主食,故而收获的小麦大部分都被卖掉,每家只留一点儿小麦磨成面粉,平时包饺子吃。到了麦收的季节,村里的大人们都戴着草帽、拿着镰刀、扛着枞担(相当于在扁担两头套上三角铁,方便挑东西),浩浩荡荡地向麦田进发。老家的田地比较集中,一个村的田地,基本上都挨着,只不过用田埂分开了。我们说的田,就是稻田,用来种植水稻的;说的地,就是山地,用来种植小麦和其他农作物的。

  收小麦的时候,村民们都弯腰弓背,在金黄色的麦浪里步步向前,只听到镰刀割麦的“沙沙声”,那种声音就像是战场上的冲锋号,让人欢欣鼓舞,锐不可当。没过多久,地里的麦子便齐刷刷地倒在地上,躺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为了早点将麦子收完,村民们很少坐下来休息。除非是家里有人来送水喝,才会在田埂上坐一会儿,男的美滋滋地抽上一根烟,女的相互聊上几句,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而麦田里的孩子们,则尽情地找寻着麦林里的野豌豆,等回去了好享受煮豌豆的甜美可口。麦子割完后,要晾晒几个小时,往往是上午割完,下午再去捆成麦垛,用枞担挑回家,放到麦场上,进行铺麦、打麦、抖麦、扬麦、晒麦等一系列程序,最后颗粒归仓。

  到了水稻丰收的季节,又是一番景致。只见一块块稻田里,满是收割的村民。他们弓着腰,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将一把把水稻尽情收割,然后放在身旁的稻茬子上。收割水稻之前,要将田里的水放干,这样稻子才不会因为过多地接触水而发霉或生芽儿。收水稻的时候,天已经很凉快了,村民们的精气神也非常饱满,干起活儿来尤为卖力,一上午的时间,就能收割很多水稻。收水稻的季节,已经有不少时令蔬菜了,很多人家会在上午十点或是下午四点左右,弄点青菜鸡蛋挂面或是红糖泡油条,送过去给干活的人吃,好补充体力,谓之“过蛋儿”,也就是城里人说的“加餐”。

  那些农村丰收的火热场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也逐渐远去,换成另外一种景象。现在,老家收麦子或是收割水稻,用的都是收割机,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再多的田地、再多的庄稼,也不过是小菜一碟,费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全部收割完毕。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就会打电话对我说,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我们这些当农民的也越来越享福了,这都是政策好、国家强的结果啊!

  母亲还劝诫我,一定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以前的老百姓太苦了,干啥都是出苦力。我告诉母亲,那些关于丰收的记忆将永远在我的脑海里,正是有了往昔的记忆,有了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才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惜福和知足!

  (作者:邹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会员、郑州市作协理事,出版过《禅心乡韵》、《拈花微笑》、《菩提花开》、《且听风吟》、《素心若荷》等多部著作。)

编辑: 彭华

六月收麦 九月割稻是豫南人的丰收记忆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六月收麦、九月割稻,这两个月份都是收获的日子,都让农民们充满喜悦。收小麦的时候,村民们都弯腰弓背,在金黄色的麦浪里步步向前,只听到镰刀割麦的“沙沙声”,那种声音就像是战场上的冲锋号,让人欢欣鼓舞,锐不可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