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郑州1月16日消息  只要哪条道路上有小学校、幼稚园,那一地段的交通就经常会混乱拥堵,在全国这似乎成了通病。保畅通是交警的活,但动脑筋想办法不出傻劲,还能让道路畅通,也不应该是交警份外的事,张爱华就是这么个爱琢磨事的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间,他不只是在琢磨,而是切切实实办成了一件实事。
  治愈顽症的“密码”
  对因接送孩子而停放不当的车辆,一味地贴条罚款或是强制驱赶拖移不是个长法,去年暑假结束开学后,张爱华先选择一处“重灾区”,辖区内群英路上的一所学校实地观察,他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将观察到的情况详细记录,一天三个高峰时段,车辆的聚集数、车位需求量、超负荷的程度、放学后学生们的走向,远距离控制的可能性,学校幼稚园周边道路的利用率,这些看起来似乎只是些交通术语,但对张爱华来说,就是攻克化解这个久治不愈顽症的“密码”。
学校附近路口治理前
  “下河”方知水深浅
  第一步远距离控制,削弱高峰时段校门口的“大疙瘩”、“长蛇阵”。群英路学校门前是一条不足十米宽的混行道路,交通平峰时段的通行勉强凑合,到了接送学生的高峰期,简直就成了摩肩接踵的集贸市场,前期实地勘察得知,校门口两端不出百米均有横向道路,而且道路条件好过群英路,可以在不影响通行的情况下临时借道停车,但需求仍然有缺口,张爱华又与校方商量,年级之间可否短暂错时放学,学校方也深受其扰,一听说交警找上门,马上发话大力支持。为避免放学时学生无序走动,张爱华又与辖区办事处、沿街商户商议,在学校门口左右两侧人行道设立矮护栏,或临时摆放隔离锥,让学生出校门后只能左右行走,这样家长也放心,马路也不会被阻断。
  发挥静态管理的效能
  似乎只是小试牛刀,校门口的秩序明显好转,张爱华干交警有些年头了,他感慨地说:“主意好出,办法好拿,关键的关键是坚持,坚持下来天天如此才行。”放学时如潮水般的人流,接送孩子时成群结队的私家车,这些交通现象时刻都在移动变化,如果没有得力有效持之以恒的管理手法,花拳绣腿只能是昙花一现,新颜还会换旧貌。张爱华深深懂得这一点,接下来他还有动作,他又一次入校,与校领导商谈,看校方可否每天指派专人,在交通高峰时段协作交警维持秩序,校方二话没说满口答应,全校教职员很快排出执勤时间表,办事处也指定巡防队员交通高峰时前来“护驾”。张爱华也加入了学校老师与家长们的微信群,群里对交警的等等举措时常展开热议,最后不少家长也自愿参入“护驾”的行列。分工排班后均自觉主动认真负责,校门口一度混乱拥堵的现象不见了,车流有序、车停有位、学生安全、家长放心,可喜的是这种状态每天不走样地坚持了下来。
学校附近路口治理前治理后
  如法炮制 屡试不爽
  夯实基础长治久安,张爱华在中队为该校建立了交通台账,中队每一名民警辅警入校授课日程,交通志愿者服务时间内容,家长教职员参与执勤排班表,年级班级出校入校秩序名次排比,学校户外活动租车报备情况,民警检查落实情况等全有记录。学校所在的区委、区政府,也拟将校园周边交通状况的优劣,纳入年度评先选优的序列。交通静态管理发挥出的功效,大大减轻了民警的劳动强度,张爱华喜不自胜,在中队管辖区的内的另外十多所学校幼稚园他如法炮制。郑州市九中在校生4000多人,该校紧邻市区两大主干道,校门口就是一座立交桥,每到接送学生高峰,下桥匝道上停满了车,相互争抢、怨声载道,他山之石拿来攻玉后,终于使这一交通“发烧区”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可以说是当前一项重要国策,张爱华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交通民警,他琢磨事的时候或许还不会站在这样的高度,但他的思路、他的行动,和在实践中取得的效果,却与之不谋而合。(通讯员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