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郑州9月9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 焦宏昌 通讯员 娄璞 刘博闻)9月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郑州管城回族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盛大开幕,各条战线代表汇聚一堂,回顾成绩,展望未来,奋力谱写新时代“古都新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会上,管城回族区书记虎强作了题为《拉高标杆 加压奋进,为高质量推进“古都新生”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郑州管城回族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现场(央广网发 焦宏昌摄)

管城回族区发展立足作为老城区、文化区、商贸区、民族区的特质禀赋,明确了管城“十四五”时期,锚定“古都新生”总目标,聚焦商代王城遗址、金岱科创城、小李庄火车站三大核心板块,走好“文化立区、产业兴区、基础强区、生态靓区”四条战略路径,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展示区、现代综合枢纽经济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转型样板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实现综合实力、城区功能、文化实力、生态环境、民生福祉、治理效能“六大提升”的“12346”发展路径,为管城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绘就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管城回族区书记虎强代表中国共产党管城回族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央广网发 焦宏昌摄)

虎强指出,过去的五年是管城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益最多的五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329亿元增长到67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2.9亿元增长到53.9亿元,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五年来,把坚定文化自信作为责无旁贷的职责使命,撑起商代王城的底气底蕴。坚持全景建设强承载,推出了深度衔接王城遗址核心区的“六街六片区”建设,对3平方公里起步区实施全域开发,打造充满文化味、市井味、人情味的“三味城区”,补齐功能短板,营造消费场景,畅通两个循环,做优发展平台。展现了省会中心城区文化板块建设的龙头担当。

五年来,机构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评价走在全市前列,以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汇聚起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五年来,以全域统筹的气魄格局,把高品质城市建设作为强基提质的重要载体,做优经济社会发展平台。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卢氏县双槐树乡结对帮扶任务。环境污染改善明显,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土污染防治走在全市前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年来,以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把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初心使命,在增进福祉中成就幸福管城。全面从严的政治担当,把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作为头等大事,夯实高质量党建根基。

会上提出,今后五年管城回族区的奋斗目标是: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历史性跨越,“古都新生”高质量推进,“三大核心板块”基本建成,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奋力实现“六个显著提升”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文化实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提升、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积极抢抓“强省会”战略机遇,在“出重彩、成高峰”上挑大梁、走前头。依托金岱科创城,强化勘察设计、数字建模、软件研发、智能建筑、智慧工地等建筑大数据企业招引,打造千亿级智能建筑科技产业总部基地。

聚焦文旅融合,推动特色街区活起来。依托商代王城遗址核心板块,坚持改造塑形、文化铸魂、运营立身,深化与国际国内文化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出一批有高纬度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擦亮“人文管城、魅力商都”新名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河南气派的文化复兴新样板。

提速小李庄火车站建设,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国内一流”定位;紧盯“活力街道、特色空间、有效通行”建设目标,让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新动能。

聚焦升级转型,推动产业体系强起来。树立国际视野、战略眼光,以前瞻30年的要求看问题定规划,强化过程管控,确保重大决策、重大工程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坚定走好“生态靓区”战略路径,推进廊道贯通,打通绿化断点,构建绿道联通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营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时尚。

聚焦深化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优起来。聚焦造福群众,推动民生福祉厚起来。坚持人民至上,抓实养老服务,聚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均衡发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