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身边的黄河耳熟能详,那么能否讲好一个科幻版的黄河故事?有一种观点,地球上的水来自彗星。如果人类在未来建设一条从彗星到地球的“天地输水系统”,是否就是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诗篇的科幻再现?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云南的大象群“北漂”,实际上,咱们中原大地以前有更多的大象。现在有一种说法,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暖湿期。如果借此好好分析一下气候变化与文明高速发展的关系,一篇吸引人的科普文章就诞生了。

  我们该如何如何展开科学幻想,从中原大地精炼素材,从黄河文明汲取养分,创作出更好的科普科幻作品,讲好一个个“黄河故事”?6月10日,2021年首期河南省科普科幻创作沙龙活动在郑州大学举行,为近200位郑大师生送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本次沙龙由河南省科普科幻创作联盟发起。省科协副主席房卫平表示,科普科幻创作是科普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今年4月份,省科协牵头联合黄委会、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组织开展河南省首届科普科幻作品大赛,此次沙龙是科普科幻作品大赛的延伸,旨在激励吸引更多的中青年创作人才参与科学知识普及与传播,为河南的科普科幻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校是重要的创新策源地。郑州大学副校长屈凌波表示,本次沙龙主题为“繁荣科普创作,助力创新发展”,郑州大学在积极融入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不断依托科研资源积极开展科普工作,举办此次活动,对营造科普创新的校园氛围以及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做好知识性资源向科普资源的转化?怎样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科普科幻作品?来自省内的优秀科普专家们,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普动漫、科普文学、科普视频制作、科普创作的意义及如何展开科学幻想等方面,与郑大师生进行交流和探讨。

  “咱们作为内陆省份,省内基本见不到外星人、UFO,也没有美国那种超级英雄,但是,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有“人民的英雄”。”我省新生代科幻作家李琪说,非常有名的河南“老乡”——愚公,就是一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英雄,希望大家借这次科普科幻大赛的契机,从各个角度写好“黄河故事”,共同汇成一首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从先秦时期至民国,黄河共决口1590余次,改道26次;从抗战时期的花园口扒堤事件,到1958年黄河抗洪抢险取得全面胜利;从1955年通过首部黄河治理开发综合规划,到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申震洲为人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黄河科普课”。

  科幻大片影响力强大,但制作成本高、专业程度精。相比之下,科教短片、科普短视频易上手、易传播,平易近人。“我们也在积极尝试用科教片等形式展现出更多的科技内容,比如黄河母亲河的故事。”河南影视集团导演王蕾表示,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与郑大的学子们一起合作科幻科普的内容。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四大天王”中,有两位与河南密不可分。刘慈欣祖籍信阳,王晋康来自南阳。但在顶级作家“阳阳得意”的同时,我省中青年科幻作家群体仍需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与会的几位我省首席科普专家在交流中表示,希望发挥河南省科普科幻创作联盟的平台优势,让更多的中青年创作人才参与科学知识普及与传播,为河南的科普科幻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出更大贡献。

  省科普科幻创作联盟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广大科普科幻作者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选题,大胆创新创意,用奇思妙想描绘科技未来,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争当科技创新的先觉者,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先行者。(记者 尹江勇 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