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河南分网3月18日消息 (记者 王勇生 通讯员 刘光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漯河市郾城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盯项目建设、企业复工复产等重点环节,创新举措、主动作为,坚持“四个优先”,开启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加速度”。

  把握时序,优先推进项目建设。2020年,郾城区共实施扶贫项目13个,包含产业项目1个、教育扶贫项目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个、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1个。疫情防控期间,该区加快推进扶贫项目设计、评审、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及早开工提供保障。其中,重点谋划了漯河德康“联镇带村”产业发展项目,计划首期投入扶贫资金3000万元,按照注入总额的10%获取年度投资收益,将带动贫困户人均年增收850元左右。目前,郾城区共到位各级扶贫资金1010万元,已拨付918万元,拨付率90.89%。审批项目12个,已开工12个,开工率100%。

  定点帮扶,优先助力复工复产。由区脱贫攻坚办牵头,组织人社、工信等部门,主动下沉服务,安排科级干部分包全区10个带贫企业和8个产业扶贫基地,一企一档,跟踪管理,建立服务台帐,“点对点”指导帮扶,重点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防疫物资紧缺、交通物流不畅、用工招工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先后协调口罩2.5万只、消毒液900升、体温检测仪36个。同时,建立绿色通道,落实帮办、代办措施,帮助企业和产业基地尽快复工复产。目前,全区18家带贫企业(产业扶贫基地)已全部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100%,55名贫困劳动力返岗务工。

  开发岗位,优先解决就业难题。一是开发公益岗位。一季度新安置贫困公益岗位34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益岗位在岗人数达到693人。二是设置临时岗位。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设置200余个临时就业岗位,已安排临时就业103人。三是鼓励自主创业。落实金融扶贫政策,为贫困户自主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一季度全区新增“户贷户用”扶贫贷款13户59.8万元。四是实施“送岗到户”。全区排查出的1590名有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中,已有1527人实现节后就业,就业率96%。其中,外出务工401人,就近就地务工1126人。

  广搭平台,优先保障产销对接。该区对贫困户及带贫企业因疫情影响造成的农副产品销售困难情况进行摸底排查,通过“郾城扶贫”微信公众号、报刊网络、“漯河公益顺风车”等媒介进行线上推广。同时,各镇村建立便民服务微信群,每日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确保滞销农副产品及时流通。先后帮助贫困户销售麻鸡2200余只、香菇550斤、草莓800斤、鸭蛋170箱、粉条210箱,累计销售近17万元,切实解决了贫困户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