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协委员郭爱和(央广网发 焦宏昌摄)

    央广网河南分网1月14日消息(记者 汪宁 焦宏昌)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国陶瓷文化是黄河文化孕育出的最重要文化遗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作为国家战略。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4000年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众多代表人类文明发展的因子在黄河流域率先出现,其中陶瓷文化就是最重要的文化遗产。

  河南省政协委员郭爱和表示,以洛阳为核心的河南作为“陶瓷源”,是深入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最早的中国”洛阳夏都二里头遗址,发现了4000年前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在洛阳西周墓葬出土的3000年前中国最大的“青瓷瓮”举世无双,在2000年前东汉时期的洛阳,“瓷”这个字首次创立,在1300年盛唐时期,三彩技艺举世罕见,1000年前,宋朝出现的钧窑、汝窑、官汝等中原陶瓷代表了当时世界陶瓷技艺最高水平。陶瓷从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走出国门,把陶瓷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河南历史发展进程中,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陶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颜色。

  “河南是全国品种最全的陶瓷产区,是全国拥有古陶瓷窑址数量最多的省份。从新石器时代到两宋时期,以河南为中心的古代历史名窑林立。黄河两岸古窑遗址密集分布,洛阳、焦作、新乡、济源、三门峡、郑州、开封、许昌等13个地级市,禹州市、汝州市、宝丰县、修武县、巩义市、登封市等上百个市县区都密布古代窑址,三彩、绞胎瓷、白瓷、汝瓷、钧瓷、官瓷、黑釉瓷、黑陶、彩陶等遍布河南山山水水。截止2019年底,河南地区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代窑址多达10多处,已知古陶瓷窑址有300处以上。”郭爱和说。

  郭爱和认为:河南陶瓷文化遗产整理保护传承利用有潜力。陶瓷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遗产,承载着黄河文化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实现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河南各陶瓷窑口呈迅速复兴之势,禹州、汝州、洛阳、郑州、开封、焦作等古代历史名窑集中片区,陶瓷小镇和陶瓷创意园区普遍兴起,引领当代中国陶瓷业新潮。河南陶瓷业发展面临最佳机遇。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备受重视,河南省最能展示黄河文化成果的,应属三彩、汝瓷、钧瓷等陶瓷文化。除此,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其他省份也提供了可参考经验。如《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将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列为国家文化试验区,这也给河南省提供了可借鉴经验,确立中原历史名窑在区域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战略性地位,促使自身最有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向现代转型,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建议:为深入挖掘黄河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全面提升黄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发挥黄河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打造“陶瓷源 中国窑”“老家河南 博物中原”文化战略品牌,建设“中国陶瓷艺术博物馆”群(园)”,大力推动河南陶瓷走出去,讲好“陶瓷源 中国窑”的故事,促进中国陶瓷之源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符号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