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协委员、安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纪多辙(央广网 记者 汪宁摄)

    央广网河南分网1月14日消息(记者 汪宁 焦宏昌)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研究甲骨学,可以为研究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早期国家社会形态提供第一手资料,对于深化上古史研究、探究中华文明起源、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甲骨文是一种古代文字,日常生活已不使用,甲骨文保护与研究遇到了“冷门期”。今年河南两会召开期间,河南省政协委员、安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纪多辙带来了关于成立河南省甲骨文保护与研究领导小组的提案。1月13日,央广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加强甲骨文科普应用 让甲骨文“飞入寻常百姓家”

  目前,甲骨文研究人才奇缺。据教育部初步摸底,目前甲骨文等古文字专业研究队伍有200多人,专门做甲骨文研究的50人左右,其中老一辈专家学者占了相当比重,不少已经退休,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在已经发现的4000多个甲骨文字中,公认被释读出的不到三分之一,容易识读的字大都已经突破了,剩下的都是难度大的,传统的考释研究方法进入瓶颈期,” 纪多辙说,考释研究进入了瓶颈期。

  纪多辙表示,虽然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在字形结构上没有太大变化,但由于甲骨文年代久远,内容晦涩,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存在感”不强,甲骨文科普应用薄弱,“如果能通过科普应用,让看似“高冷”的甲骨文“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 成立河南省甲骨文保护与研究领导小组

  纪多辙说,河南省作为甲骨文的发源地、国家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八家成员单位中唯一的地方政府,对甲骨文保护与研究负有重要的领导使命。为便于对上与国家协同工作机制对接,对下协调省内资源和力量,纪多辙建议,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由省领导牵头,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学技术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多部门和单位参与的甲骨文保护与研究领导小组,将河南的甲骨文收藏保护、著录考释、人才培养、活化利用的组织领导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作出河南的贡献。

  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纪多辙向记者讲述了安阳师范学院与甲骨文研究的故事。

  他说,座落于甲骨文发现地的安阳师范学院,近40年来一直重视甲骨学的传承和研究。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召开后,学校研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建设‘殷商历史文化馆’,致力于安阳民间甲骨片的收集保护工作(近期有306片将入馆,目前中国文字博物馆也仅借藏5片);成立‘甲骨文活化利用中心’,致力于科普工作;与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社科司、国家语委语信司共同研究,落实‘坚持传统和现代方法相结合,探索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甲骨文研究实现新突破’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