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发挥心理服务优势 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西平谱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

2019-05-08 17:38: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5月8日消息(记者 汪宁)基层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题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的最大的难题是矛盾化解和信访突出问题的解决。近年来,西平县充分发挥心理服务优势,围绕信访突出问题,探索建立“信访+社会心理服务”群众工作模式,做到信访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心理欲求同步“双解决”,破解了信访难题,改进了群众工作方法,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2018年被授予省市信访工作先进县,获得中国建设美丽乡村典范县,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治理试点地区,公共安全感调查成绩居全省32名。

  2016年5月,西平县被中央综治办确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西平县以“六进”、六服务”、六严控”、“六结合”为载体,把社会心理服务与矛盾化解、信访稳定、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普及宣传活动,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件发生,培育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形成具有西平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社会成效,全县参加学习培训的县乡村组四级基层干部达1万余人次,考取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超过1000人。2017年9月,全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西平召开。

  信访是经济社会的晴雨表,更是干群关系的“粘合剂”,是最基础的群众工作。随着国内主要社会矛盾发生的新变化,群众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多元化,心理压力增强,信访群众利益诉求和心理欲求相互交织,基层干部的原有的群众工作方法愈来愈不适应新形势要求。心理学原理和实操技术具备较强的解决心理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独到优势。为破解新时期信访突出问题,该县积极实践,大胆探索,把社会心理服务作为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的切入点,把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到信访工作中去,并加以规范提升,形成“信访+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新模式,为新时代信访工作开辟了新路子。

  “信访+社会心理服务”的核心是“双评双解双回归”。“双评”即科学评估信访群众的心理欲求和利益诉求,对信访群众的心理状态评估分为“红”(预警对象)、“黄”(关注对象)、“绿”(一般对象)三级三色;“双解”即利用心理学原理和实操技术同步解决呈现“红、黄”两色对象的心理欲求和利益诉求;“双回归”即通过开展心理服务,促进信访群众回归理性思维和正常社会行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县把社会心理服务贯穿于信访工作全过程,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接处访、信访干部化解信访难题、基层干部调解矛盾纠纷三个方面的工作流程和方式方法。在领导干部中,总结推广了该县县委书记聂晓光提出的“接、解、结”三步工作法。在信访干部中,总结推广了“一评二解三回访”群众工作法。在基层干部队伍中,重点是通过学习培训,掌握和运用心理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实操技术,正确处理好身边的小矛盾、小纠纷,及时予以化解。2018年8月,该县郊区一村民钓鱼时意外触电身亡,其家属集体赴县上访,县长李全喜亲自接处访并做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安排专业人员跟踪服务,最终成功引导信访人走上法律诉讼维权之路。三年来,全县共排查梳理出关注对象436人430件,预警对象48人48件。通过落实“信访+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措施,其中关注对象化解满意率达100%,预警对象化解满意率达96%。2018年7月,全省“信访+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现场会在西平召开。

  “信访+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方式的探索创新和成功实践,提高了基层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服务意识,预防化解了矛盾,破解了信访难题,改进了群众工作方法,密切了干群关系,实现了‘解心锁,化诉求,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的工作目标,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打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西平模式。

编辑: 彭华

发挥心理服务优势 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西平谱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

基层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题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的最大的难题是矛盾化解和信访突出问题的解决。近年来,西平县充分发挥心理服务优势,围绕信访突出问题,探索建立“信访+社会心理服务”群众工作模式,做到信访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心理欲求同步“双解决”,破解了信访难题,改进了群众工作方法,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2018年被授予省市信访工作先进县,获得中国建设美丽乡村典范县,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治理试点地区,公共安全感调查成绩居全省32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