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河南渑池:落好党建一粒子 走活乡村一盘棋

2018-08-09 10:32:00来源:海外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事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败,事关农村改革发展根基。河南渑池县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让党员、支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领头雁”,基层党建强起来,“神经末梢”活起来。

  人力资源沉下去,基层党建强起来

  初夏的漏泉村,苍翠满目,葱茏黛绿。

  这是一个老警的第二战场。段素雷,2015年,被任命为渑池县张村镇漏泉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当53岁的段素雷扛着铺盖卷进山住村时,漏泉村的“软弱涣散”让他始料不及:村“两委”班子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一言不合就动手;村内的重大事项、收支账目情况几乎从未公开过;党员、干部争当“贫困户”……

  软弱落后村能不能打“翻身仗”,要看这个村想不想变。段素雷一头扎进了村子,不到1个月就走遍了漏泉村的每个角落。

  通过走访发现,漏泉村群众求变心切。段素雷对症下药,他与驻村工作队提出来:抓党建促脱贫,提振兴强根本。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免除了“窝里斗”村干部,推举公道正派、群众信任的党员干部进入基层党组织。

  抓党建,效果显。历经1000多个日日夜夜,漏泉村变了样:昔日“软弱涣散”,今日“壮筋强骨”;昔日贫困“漏泉村”,如今致富“聚宝盆”。

  漏泉村的嬗变,是渑池县人力资源下沉抓党建促脱贫兴乡村的一个缩影。在渑池,软弱落后村实行“一村一策”。党政部门进“软”村、经济部门进“穷”村、政法部门进“乱”村、涉农科技部门进“产业”村。

  “与此同时,全县开展以机关党组织联系贫困村和脱贫任务较重的村,机关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促进农村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促进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为内容的‘双联双促’活动。”渑池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世林说。

  县直单位的139个党支部与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87个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机关党员干部与436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双联双促”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4万余次,发展花椒10万亩、辣椒4万亩、中药材10万亩,办好事实事1.1万余件。

  基层党建也在“双联双促”中得以加强。

  集体经济活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

  “农民轻松当股东,挣着工资还分红。”刚刚脱贫的漏泉村村民王建华兴奋地说,这是种了几十年地的他最高兴的事。

  “手中没把米,叫鸡都不来”。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作支撑,是制约贫困村摆脱贫困和基层党建发展的一大瓶颈。渑池县充分利用脱贫攻坚这一契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并提出通过两年的努力,全面消灭空壳村。

  漏泉村通过整合干部驻村帮扶资金、帮扶单位资金,在扶贫过程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该村成立全县第一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张村镇漏泉村绿源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流转33户群众150余亩土地,带领群众高标准培育丹参种苗153亩。这些苗圃在满足漏泉村1000亩、张村镇5000亩丹参种植部分用苗需求的同时,实现集体收入60万元。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漏泉村合作社自身也得到长足发展。先后购置了1台大型种药机、1台微耕机、4台地膜覆盖机物资设备。

  为盘活集体资产,漏泉村采取招商引资,盘活了占地40余亩、弃用近三年的村养殖场,建成了1处规模化养鸡场,1家30多头规模的养牛场,1家存栏200只的优质种羊养殖场。

  有了集体经济的支撑,漏泉村出资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购买了桌椅、电脑等办公设备,改善村委办公条件;2018年元宵节,首次组建村社火、秧歌表演队参加了县里演出。

  立足当地实际,渑池县农村集体经济各显神通:天池镇东杨村采取非主体参股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村集体股份占30.74%;仰韶镇中涧村盘活集体土地,村集体2017年获得承包租赁收入10万余元;段村乡南岭村采用“党支部+协会+农户”模式发展集体经济。

  各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一部分用于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开展扶贫工作,同时用于改善村级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

  “只有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才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张世林感触良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通过鼓励市民下乡创业,倡导本地能人回乡创业,引导企业下乡创业,实现集体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

  鲜红旗帜竖起来,党心人心聚起来

  一年前,郑西高铁渑池南站因建设需要,要拆迁果园乡赵庄村部分房屋。“我是党员,先拆我家的。”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赵法军站起来大声说,“将来大路修通了,产业兴起了,还是咱们得实惠,咱要算大账,不能算小账。”

  党旗竖的好,群众跟着跑。不到10天时间,赵庄村完成了近200亩压煤搬迁征地任务,拆除43户140多间房屋。如今,8条宽40米的主干道形成“四横四纵”城区道路网,经济技术、社会管理创新等10余个服务中心项目拔地而起;商贸城、新型农民社区稳步推进,学校、卫生院一应俱全……

  每月25日是渑池县的“党员活动日”,党员活动主要围绕读、看、学、讲、评、议、帮等七个重点环节开展。

  在一次活动中,果园乡果丰蓝莓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振国听到赵法军事迹颇受感动。会后他积极向组织靠拢,如今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成为预备党员后,赵振国充满热情带动村民致富。从去年冬天开始,他在西村村实施“百棚千亩”工程,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采取让贫困户代养与合作社共管的办法,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为了让党旗竖得更高更牢,渑池县采取多种措施。

  实施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公示党员积分,并明确规定党员积分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处置不合格党员、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以案为鉴,开展“旁听庭审”警示教育。渑池县法院公开审理涉及村委会主任等典型微腐败案件时,让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现场旁听庭审。

  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渑池县1.7万名党员佩戴党徽,让群总盯着看,跟着干。

  “亮出党员身份,一是提醒自己严格自律;二是方便接受社会监督。”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说,亮出身份,不在一时,而在时时;亮出身份,不在口头上,而在行动上;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的上去。

  沧海万仞,众流成也。在鲜红党旗的指引下,渑池县涌现了身患癌症仍一心为民的好支书张东堂、实干苦干改变山村面貌的好支书武安伟、发展花椒产业带领农民走上致富路的好支书史明朝等一批先进典型,带动更多党员争做基层党建领路人。

  党旗飘飘,见证着渑池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稳健脚步。(汪俊杰)

 

编辑: 彭华

河南渑池:落好党建一粒子 走活乡村一盘棋

县直单位的139个党支部与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87个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机关党员干部与436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活动。为盘活集体资产,漏泉村采取招商引资,盘活了占地40余亩、弃用近三年的村养殖场,建成了1处规模化养鸡场,1家30多头规模的养牛场,1家存栏200只的优质种羊养殖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