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喜迎十九大 网聚河南扶贫新变化】濮阳扶贫车间促就业增收 成就妇女儿童“幸福之家”

2017-10-01 10:10: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10月1日消息 (汪宁) 在濮阳范县,有很多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每天吃过早饭后先把上学的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到附近的加工厂上班;下午放学后,再接上孩子回去。虽然工资不算太高,一个月下来只有两千块左右,但是他们却感恩而知足。因为这个工作并不繁重,不影响自己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到了农忙的时候,还可以回家忙收成,而且周末还能休息一天。
  在河南省濮阳市,400余个扶贫车间的建成,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富了村民乐了娃。不用再出远门四处打工,也不需再把孩子丢家里成为“留守儿童”。随着从国家到地方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家门口兴建起来的、各种各样的“加工厂”成为了各个村里一道道独特的风景,带来了一片生机、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场面。
  
  9月28日,2017“网上看河南”采访团见到王香芹时,她正在熟练地整理着一顶顶棉服的帽子。“做一个2毛钱,都是计件工资,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1800多块钱呢!”说起自己的收入,王香芹开心的笑了起来。之所以高兴,是因为这笔收入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孩子可以安心的在大学里学习。
  49岁的王香芹是濮阳市范县龙王庄镇东于楼村人,家里有三个孩子。“两个已经大学毕业了,还有一个在郑州上大学二年级。”王香芹说,家庭最困难的阶段就是三个孩子都在上学的时候,每年光学费就要近2万元。而家庭的收入,则主要来自于种地,可以说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
  
  与王香芹情况类似的人,在东于楼村甚至龙王庄镇还比较普遍。如何把这些在农闲时无事可干的妇女组织起来,通过什么途径能增加她们的收入,成为当地政府在扶贫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2016年9月,龙王庄镇党委书记郑鑫亲上北京,找到17岁就出来打工的东于楼村村民于秀雨,鼓励他回乡创业。今年36岁,已经是一家服装厂厂长的于秀雨在听了郑鑫的讲述后,决定返乡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一边是政府投资建成的扶贫车间,一边是有充足订单的服装厂,这样的结合给东于楼村及周边村庄的村民带来了福利。据郑鑫介绍,目前东于楼服装加工扶贫就业点长期用工69人,其中贫困户22人。生产的羽绒制品、棉衣、棉服等年产10万套,工人人均月工资在1200元至2400元。“以前没农活了就是闲着,现在不仅有收入了,而且工作就在家门口,也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挺好的。”一位工人说起目前的工作,感到十分满意。
  与龙王庄镇东于楼村一样,濮城镇王路庄也建起了扶贫车间,这里的车间主要生产宠物玩具,成品外销欧美地区。该就业点目前用工76人,其中贫困户21人。为了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实现增收,下一步就业点计划实行“零活外包”,由就业点提供生产原料、技术培训,贫困户自行在家生产,按期交货,按件计酬。
  
  这些扶贫车间,还专门划出一篇区域设置了儿童乐园,里面放有玩具、座椅等。带有孩子的工人,可以把孩子放在儿童乐园里玩耍;孩子放学后也可以来这里写作业,等候家长下班。
  濮城镇镇长马全军说,扶贫车间的建成投用,既然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又让孩子们在成长中有家长的陪伴,可以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据了解,2016年以来,濮阳市共建设精准扶贫就业点439个,安置贫困地区农民就业12018人,其中贫困户5154人,人均月增收1000元左右。2017年9月22日,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就在濮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代表莅临濮阳,观摩濮阳的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经验。可以说,扶贫车间已成为濮阳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重要保证。
编辑: 叶远
关键词: 扶贫车间;就业;濮阳;妇女;儿童;十九大;网聚

【喜迎十九大 网聚河南扶贫新变化】濮阳扶贫车间促就业增收 成就妇女儿童“幸福之家”

在河南省濮阳市,400余个扶贫车间的建成,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富了村民乐了娃。不用再出远门四处打工,也不需再把孩子丢家里成为“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