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最美基层干部:河南省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

2018-02-18 12:29: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2月18日消息(记者赵飞、胡晓辉、河南台潘语怡)他求变,更善变,村里不靠山、没有水、土地盐碱不长庄稼,他建工厂、办企业,把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落,变成了人均收入近三万元的全国闻名示范村。李连成,这个西辛庄村27年的党支部书记,正在建立自己小村大市。

  (录音压混脚步声、李连成通过手机与客商约定见面时间的声音)

  “喂,杨经理,到哪了你。。。。。。”

  腰果厂刚建好两三月,就有厂商下了50吨的订单。这两天正是和客商洽谈合作的关键时候,李连成一直抓着手机。

  电话还没按下接听键,李连成已经朝工厂方向走去,他走路快,裤子短,一大截秋裤露了出来,秋裤上还带着另外一个工地监工沾到的泥土。李连成说,建的厂房,股份制,租给浙江、上海、台湾人,租给他们,租金一年好比100、80,是村委会投资的交给村委会,是个人投资的交给个人。

  在李连成眼里,现在的西辛庄村更像是一个座配套设施完备的城市社区。一所拥有500多张床位的民生医院、可以满足周边400多个村庄孩子就学的教育园区,这是李连成在2012年挂牌筹备建设全国第一个村级市时承诺送给村里的礼物。李连成说,当时来了很多反对的专家都问我,李连成,你还叫西辛庄村呗,为什么叫西辛庄市。我说我问你一下,我为什么不能叫西辛庄市,我说你给我答。

  说归说、斗归斗,打完嘴仗的李连成心里还是憋了一口气,他经历过西辛庄村最贫穷的年代,也正是在那样的年代,他学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李连成说,当时划成分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是贫农,土地光长盐碱,俺村的地不产庄稼,不产庄稼咋办,刮盐土立了盐去卖,卖了再换粮食。

  即使是这样,村里的粮食也只够6个月的量,李连成坐不住了,他做出了改变西辛庄村的第一次决定,承包蔬菜大棚。李连成回忆,我们村的地盐不是整个这一块都盐,50家这一块地给你分50块,每个家抓个号,我一抓,抓到盐地了肯定种菜不好,这咋办,我看别人那个地不盐,我就租人家的地,那个时候我就租人家的地了。

  地好租,钱可不一定好挣,推着独轮车往返县城和村里的这段日子,李连成也没挣着几个钱。要不说“天助自助者”,1983年,恰逢中原油田来到当地进行大生产,李连成敏锐的发现,大量的油田工人急需粮食、蔬菜,他开始有针对性的种植辣椒、芹菜、笋瓜、番茄等油田工人偏爱食用的蔬菜,这下李连成算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了”。李连成说,从83年搞到91年,搞了9年蔬菜大棚我自己,搞了9年之后俺村选我当支部书记了,我肯定得发挥我的优势。

  当上支部书记的李连成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全村人一起种植蔬菜大棚,他利用自己的经验,无偿为全村人指导,当年全村人均增收500元。

  此时,濮阳市下发全市发展蔬菜大棚的要求,作为蔬菜大棚排头兵的李连成却在此时和市里唱了“反调”。李连成说,全市都搞,你搞的多了肯定利润低,供给侧改革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我总结不出来,理论水平低,总书记总结出来了,市场上的东西不需要了,你不得改啊。

  这一次,李连成开始了他改变西辛庄村的第二次行动,他要带领已经尝到蔬菜大棚“甜头”的村民们建立股份制工厂。

  挨家挨户想劝说村民们投资的李连成又吃了闭门羹,他被大多数村民挡在了家门外,全村168户人家,只有13户拿了钱。李连成说,总共投资了21万建了个小厂,产量又低,剩下的钱不够了,我在我家里面又多拿出来6万,到96年底,我们一算账赚了200多万块钱。

  (压混,豫剧《村官李天成》:“金锁,你是副支书,我问你一句话,要是乡亲们的日子上不去,就咱几个党员富了,你觉得脸上光荣吗你?天成叔,这个厂是咱13家豁出命建立起来的,咱不能为了捞政治资本,出卖他们的利益。。。。。。”)

  豫剧《村官李天成》就是以李连成为原型创作的,剧中村官李天成因为提出想让全体村民集体入股而与其他村民股东发生争执,甚至被质疑这是一种捞政治资本的手段。这在李连成的身上,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李连成回忆说,当时俺这13户有5、6个党员,我找到这5、6个党员我就跟他们讲,这5、6个党员一同意肯定阻力又解决一部分,我就说这5、6个党员,我说你也得帮着我做他们几户的工作,就咱这个村168户人家,当时就投了168万元,一户一万元,一户也不落。

  纸厂、沙场、水泥厂,这些惠及全体村民的村集体企业在西辛庄遍地开花,也为如今西辛庄由“村”到“市”的变革打下了最原始的基础。

  村里建起来的电光源产业园区、食品加工专业园区,年产值18亿元,人均纯收入近三万。村民光靠分红都整天乐呵呵的。村民们说,“你看啊,医院、金丝猴、加工厂有我的股,我有三家,明年光分红,我能有15万块钱。有工资挣着,一月都有几千块呢,还等着分红呢。当然满意了,那会不满意吗?哈哈哈哈。”

  刚送走来腰果厂考察的团队,又有企业电话又进来了,李连成熟练地给手机连接上充电宝,他说,这次他把发展的思路放在了“一带一路上”。李连成说,后来发展我们现在都走一带一路,现在我们跟越南上星期都谈了,科特迪瓦、尼日利亚一起干,我们搞得加工腰果,我们从西非国家去收购,顺着海过来,拉到青岛港,精细一加工,到欧洲国家、中国都开始销了。

  年近70的李连成已经开始着手他改变西辛庄村的第三次规划,这一次,他要实现西辛庄人的“城市梦”。李连成说,俺这个市,没有公务员、没有行政机关,只有村委跟支部,叫市的目的,就是圆了农民的一个梦,想享受市民的生活,好的绿化、宽的马路、好的医院、好的学校,城市有啥俺有啥。

  聊到兴头,李连成嗓门提了上去,给大家普及中央一号文件刚提到的“乡村振兴”。李连成说,“啥叫乡村振兴?就是把你孩子的学校建设好,医院建设好,环境好,村里面的卫生,农民有班上,有下水道,有天然气。这就振兴了,城市有啥俺有啥,这就是乡村振兴。”

  西辛庄的村民也开始对未来美好家乡的憧憬,“到时候跟公园一样,环境好的很,街道这一路,绿化了,这太阳能路灯,广场。有工资挣着,一月都有几千块呢,还等着分红呢。当然满意了,那会不满意吗?哈哈哈哈。”

  而这些内容,正是李连成的下一个发展点。

  央广评论:

  “好干部就得能吃亏”,这句话李连成时常挂在嘴边,也让他赢得民心。从上任村支书第一天起,李连成就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喝村里一碗酒、不吸村里一支烟、不花村里一分钱、不用公款吃一顿饭”。李连成年轻时就是致富能人,他富了不忘乡亲,带领大家办工厂,和乡亲们共享发展的红利。如今,西辛庄村富了、变了,李连成艰苦奉献的作风没有变。甘心吃亏、清正廉洁,是李连成的座右铭,也是众多党员干部前行的指路灯。

  

编辑: 彭华

最美基层干部:河南省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

他求变,更善变,村里不靠山、没有水、土地盐碱不长庄稼,他建工厂、办企业,把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落,变成了人均收入近三万元的全国闻名示范村。李连成,这个西辛庄村27年的党支部书记,正在建立自己小村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