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河南分网 > 城镇化

郑州马寨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情理路径

2014-04-11 10:25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说两句  分享到:

  刘胡垌安置区局部效果图

  张寨安置区总体效果图

  刘胡垌安置区总体效果图

  作为近年新形成的一个网络热词,“拆”字一直没有降温。而因为“拆”甚至“强拆”造成的信访乃至恶性案件,也曾屡屡见诸报端。

  2013年春节前,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全面启动了城镇化进程,首批启动拆迁的全镇人口最多的村刘胡垌村以及张寨村,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拆迁任务。重要的是,两个村没有形成一起上访案件。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阳春三月,记者来到马寨镇,采访了短期离开故土的刘胡垌村和张寨村的村民,寻找中国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情理路径”。

  两个村委会主任,干的一样的事,操的一样的心,都是一样的结果:漂亮!没有一个群众信任的村“两委”班子,想完成拆迁,难!

  刘胡垌村村委会主任叫李伟杰,伟大的伟,杰出的杰,今年41岁。3月25日那天,他穿了一件天蓝色的西服上衣,打眼一看,精神!

  “压力大,压力特别大!”说起拆迁,李伟杰这样开头。“刘胡垌原来是镇政府所在地,现在也是马寨镇最大的村,全村有将近4000口人,这么大的村说拆就拆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伟杰是上一次换届选举海选出来的村委会主任,村民选他当村委会主任,其中一条理由是“他人正,不缺钱”。

  “拆乡亲们的房子,你不能不让人家说话吧,戳个老鸹窝老鸹还叫着提意见呢,何况是乡亲们住了几辈子的房子!”李伟杰说。

  一天,一名妇女来找李伟杰吵架,她说啥李伟杰都点头,吵时间长了就没劲了,走了。李伟杰弄清楚她家的情况后,第二天早上六点就去她家了,到她家一点一点问她的想法。

  “和乡亲们吵啥哩?有问题解决问题,有困难解决困难,想不通就多说说、多劝劝,理说到明处,难就没了。”李伟杰说,“乡亲们来村委吵,这是好事,证明他愿意跟你交流,指望吓唬群众去做拆迁工作,那就完蛋了。”

  张寨村的村委会主任叫刘如超,50岁,还是一家全国驰名的消防产品生产厂家的总经理,这个把企业做到风生水起的老板,说到拆迁直摇头。

  “难,比我做企业难多了。”刘如超说,“守在家里的人和整天全国到处跑的人眼界是不一样的,有些东西明明看着不吃亏,还是有很多人算不清楚这个账,等他们悟吧,时间耽误了;你给他们讲吧,他觉得你在诳他,难。”

  马寨镇的城镇化建设为啥从这两个村开始呢?

  马寨镇党委常务副书记刘丽红说:“第一,这两个村的‘两委’班子很团结,肯定能完成拆迁任务;第二,镇里还要考虑拆迁后村民们的居住问题,起码要让他们能就近租到房子。”

  2013年11月份,这两个村总共1700多户6000多口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部签了拆迁合同,并腾空房子搬出了村子,还没有一家越级上访。

  农村宅基地最高只能盖三层,马寨镇村民很少有超过三层的民宅。风闻拆迁,马寨镇几乎没人突击建房,这是因为合理的补偿方案让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按照法律规定,民宅是不能超过三层的,从2009年开始,马寨村民盖房,组长要批准、村委要批准,然后才能到镇里领取相应的建房手续。

  马寨镇镇长谢金旺说,就是因为前期镇上依法行政,才有效遏止了房子疯长,也降低了现在的拆迁成本。也因为拆迁政策透明、宣传到位,加上全镇有效的网格化管理,一层的民宅没人加盖到三层,三层的更不可能加盖到四层、五层。

  张寨村四组的党小黑现年65岁了,老宅最大,有六分地,院子里只有170平方米的实体房,连他自己都认为他是这次拆迁的最大受益者:

  “刚说拆迁的时候,闺女女婿还给我说,城中村改造的时候为了让多赔钱,村民们都黑更半夜在自己院子里糊铁皮房呢,咱不弄中不中?我当时就给女婿说,我看补偿方案了,只要政府说话算数,肯定中!”

  党小黑说,按照方案,六分宅基地按三层建筑物算,应该补偿他1200平方米安置房,但是还有一条规定,安置房每家最高补偿面积是800平方米,他家多出来400平方米;多出来的400平方米政府掏钱买了,他自己落了一大笔钱。

  他家有170平方米实体房,这170平方米的房子一赔一,他要800平方米的安置房,还有630平方米他需要从政府哪里购买,每平方米的价格是300元,这样170平方米的实体房加上19万块钱,党小黑就能获得800平方米的安置房了。

  谢金旺说:“我们定的方案里,实体房是一赔一,自己的宅基地里没那么多实体房,没关系,你想多要安置房可以从政府这里买。原来我们定的是每平方米400块钱,后来村干部们说,要想不让村民突击建房,从政府这里买房的价格应该比他们建房便宜。现在的情况是,建一平方米房要花四五百元,买一平方米只需300元,突击建房反而赔本了,村民自然就不建了。”

  刘丽红认为,突击建房主要是对政策不信任,制订的方案不折不扣落地了,村民才不喜欢出力操心不落钱呢!

  党小黑说,前一段有人给他说要不要在地里插树苗,将来征地的时候多弄点钱,他还说人家瞎能不长记性呢!

  拆迁,让党小黑以及马寨镇的村民更信任政府了。 历史上各个村在宅基地问题上都结有大大小小的疙瘩,一把公平的拆迁尺子,反而磨平了积攒下来的纠结

  54岁的时新军是刘胡垌村十二村民组人,家里有四分大的宅基地、200多平方米的实体房。

  李伟杰说,拆迁补偿政策照顾到了每户的实际情况,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按照宅基地面积补偿,另一种是按现有的人口数量补偿,每户村民都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案签订协议。

  时新军家里有7口人,政策规定每人保证110平方米安置房,按人口他能拥有770平方米,孩子是独生子女,又奖励了一定的面积,达到了880平方米,所以他家拥有安置房的面积的就定在了800平方米。

  刘胡垌村村民李凡欣家里宅基地的面积是三分九,但他两个儿子都超过了18岁,没有分灶立户,他曾多次给村里提出新放宅基地都没弄成,心里多少也有一点怨气,没想到这次一拆迁,他的问题顺理成章解决了。

  李伟杰说,像李凡欣家这种情况,区里、镇里出台的拆迁补偿方案都有相应的措施,现在的新宅基地面积都是两分五,不像20世纪80年代初期确定的宅基地那么大的面积了。镇里的补偿方案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历史上的遗留问题,都有针对性措施,这些措施既讲法,又讲理和情,村干部做起工作来难度就小了。

  刘丽红说,马寨镇是郑州的西南门户,工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各村的村民大多因为机遇、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呈现出了一定的贫富差异。镇里在设计拆迁补偿方案的时候,脑子里始终有根“均贫富”这样的弦,不能因为拆迁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而是要通过拆迁化解一些农村多年都无法解决的难题,拉近村民和基层村镇干部的距离,让村民觉得这些方案就是给自家设计的。 村民要房心切,如果资金有缺口怎么办?每家的安置房政府可回购100平方米,资金短缺问题迎刃而解

  刘胡垌第九村民组,在当地被习惯地叫做刘北沟,全组有42户165口人。33岁的张峰是这个村民组的组长。

  “刘北沟是全村最后一个开始拆迁的村民组,但是是第一个完成拆迁的!”工作进展顺利的原因张峰认为有两个:“一是村委会主任会教调人做工作,二是这种拆迁不是糊弄人的,是正儿八经弄事的。”

  张峰举例证明了政府在“正儿八经弄事”。

  刘北沟有个50多岁的村民叫兰军,他从小跟着爹妈,没娶下媳妇,爹妈一下世,就剩他自己了。

  李伟杰说,这样的村民尽管也有一片宅基地,购买符合政策范围之内的安置房指标时每平方米需要的300块钱却根本拿不出来。本来说拆迁是个好事,家没了再负债,村民们心理上难以接受。

  针对这样的情况,区里、镇里根据市里的精神制定了一套政策:村民的安置房指标政府可以出钱回购,指标变现后,村民拿这个钱去付其余属于自己的安置房每平方米300元的购买款。

  张峰说,按规定兰军能得504平方米的安置房,能卖给政府100平方米的指标,政府给他兑现27万元,加上奖金、过渡费等,兰军基本能到手30万元,即便兰军宅基地上没有一平方米实体房,500平方米的安置房他只需要给政府缴纳15万元,这就等于自己平白得了400平方米的房子和15万块钱。

  刘北沟一名妇女要离婚走人,张峰拦下了,说兰军实在,都是一个村子的,一撮合,这个女人就带着孩子和兰军成了一家人。

  记者问:“假如我有500平方米的安置房指标,都想卖可以吗?”

  刘丽红说:“不可以。拆迁是为了让群众的生活更上几个档次,为何只允许卖100平方米的指标呢?就是怕一些人拆迁后把这些家底给倒腾光了。政府回购100平方米,一则是考虑小人口的家庭确实不需要这么多房子,另外就是不想让村民负债。”

  在拆迁过程中,马寨镇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就是要充分考虑每家每户群众的利益,只要村民的要求是合理的,那就要满足他们的要求。 马寨镇工业起步较早,初具规模的产业聚集区集纳了大大小小的30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张寨村刘如超管理的企业叫净瓶集团,这个在国内颇有名气的消防设备制造和施工企业,有580名员工。

  刘如超认为,单单他们村大大小小三四十家企业,安排3000人就业根本不是问题。

  李伟杰说,马寨镇距离郑州只有一箭之遥,这种区位优势,很早就催生了企业的发展。

  在马寨人的记忆中,改革开放初期,郑州西区开着农用车卖红砖、水泥、大沙的,基本都是马寨镇人。

  谢金旺说,这么多年来,马寨镇辖区内的企业不断升级转型,目前马寨产业集聚区已成功汇聚康师傅工业基地、河南花花牛乳业、新大方重工、三中收获、东方食品机械、天方集团等一大批龙头支柱企业,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经为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民转移就业根本不是问题。

  其实马寨镇本土常住人口也就2.8万多,实际上现在生活在马寨的人常年不低于11万人。

  这次也要拆迁一部分企业,镇里在制订企业拆迁方案的时候就定下一个原则,不能把企业拆死了,不能因为拆迁把企业扫地出门,相反要让拆迁变成企业全面升级的平台,具体的措施就是标准化厂房的建设。

  标准化厂房建设不单是让企业就地升级,也为拆迁村民设计了另外一重生活保障,一石两鸟。

  刘丽红说:“根据郑州市和二七区的城建规划,马寨镇拆迁村民的安置房还可以置换标准化厂房,这个计划的目的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我们担心将来村民的房子出租困难、收益不明显;其次我们这里的企业升级也需要很多的标准化厂房。”

  65岁的刘胡垌村李某是最早到镇里咨询安置房置换标准化厂房的人。

  李伟杰说,李某的儿子是个不怎么会过日子的人,拆迁拿到了钱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去买了辆小汽车开着。他的老爹也管教不了他,还害怕将来孩子把这点家底都给抖落光了,就想到了用安置房置换标准化厂房。

  一个标准化厂房都是成千上万平方米那么大,将来是集体租赁,这么大的厂房中有你一家二百或者三百平方米,但具体哪一块是你的,你不知道。

  “这样,每年集体会给各家各户发放租金,自己是无法私自出售的,不像自家的房产一样买卖自由,如果家里有几百平方米这样的标准化厂房,即便有个不争气的孩子,起码一家人不会挨饿吧!”李伟杰说。

  打工能挣钱,出租房有收入,还可以有标准化厂房,体现了马寨镇城镇化建设一开始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布局的。 除了村民的自我保障外,村集体已经开始谋划,他们要借城镇化建设这个平台,壮大集体经济力量

  刘如超很熟练地给客人们泡茶。

  “其实这次拆迁改造,我想了很多。一户村民起码有500多平方米的住房了,三两辈儿人都不用再考虑修房盖屋的事儿了。现在我们考虑的是村民收益最大化的问题。”刘如超设想,每位村民在至少有110平方米房子的前提下,这110平方米我们想做成‘9+2模式’,即保证拥有90平方米住宅,另外20平方米变成产业用房。

  按照规划,马寨镇的娄河村、弯刘村和张寨村要合并成一个3万人的大社区,加上将来周边的其他项目,人流不是问题,将来20平方米产业用房的收益肯定要比90平方米的住宅收益高。

  每个村都有学校、村委会办公场所,辖区内也需要有庙宇等,这些都是村里的集体资产。

  “我们张寨村的集体资产至少能换来8000平方米的房产。我是这样想的,这些集体资产肯定不能分光,集体一定要留下来进行经营,让这些集体资产鸡生蛋、蛋生鸡,驴打滚、滚雪球,给村民的幸福生活再形成一重保障。”刘如超说。

  刘胡垌和张寨村的村干部都是有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的双强干部,也就是群众口中的“不缺钱”干部,这种“经济信任”已经为以后的城镇化建设扫清了障碍。

  刘胡垌第一村民组的李小芝说,她并不希望村里的地被征后分那几个死钱,即便分一堆钱光放到银行里吃利息也不行,得让村干部想办法,让钱生钱,生得越多越好。

  马寨镇城镇化建设已经很顺利地推进了一步,刘丽红认为,现在让城镇化后的马寨村民变成工人已经不是问题了,怎么让这些村民变成股东年年分红是下一步镇里要研究的课题。

  3月20日,马寨镇拆迁区第一批5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已经开工,其实刘丽红比村民更关心回迁。

  “合同上写的过渡期是3年,租房也好、投亲靠友也好,都不是个长法,镇里根本不想让村民在外流浪。现在开工的安置房有4000多套,按照我们的计划,2015年年底,所有拆迁户都要分到一套房,先有个窝、搬回来,过上安安生生的日子。”刘丽红说,今年年底还要再开工5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为其余村庄拆迁做好准备。

  同样是拆迁,情、理、法,马寨镇的城镇化建设就像一颗成熟的桃子,一切都顺理成章。(记者 宋朝 实习生 宋乐)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耿倩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