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抗战老兵临终不忘寻找河南救命恩人亲属

2017-05-16 08:57:00来源:大河报

  抗战老兵临终不忘寻找河南救命恩人亲属 其子苦寻8年

  抗战老兵刘思远晚年照图片由刘继红提供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近8年来,2000多个昼夜,陕西千阳65岁的刘继红一直在忙一件事:遵照父亲刘思远临终遗愿,寻找河南抗战老兵王斋柱的亲属。

  2010年1月8日,作为当时参加过卢沟桥抗战,健在的8名老兵之一,91岁高龄的刘思远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感慨,他这一辈子最光荣的就是参加抗日战争,而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没有找到救命恩人王斋柱的亲人,希望儿子将来能找到救命恩人的亲人,并代表他向王家人致谢。

  然而8年奔波,至今仍无果……

  【关注】一份遗愿,牵动豫陕两地网友心

  河南救命恩人王斋柱的亲人,你们在哪里?

  昨日上午,有热心网友向大河报记者发来了一条微信公号文章,题目为《抗战老兵的遗嘱:寻找河南恩人亲属》,发布日期为5月14日,希望大河报作为河南第一大都市报,能帮忙寻找。

  这篇让不少网友热传的文章,讲述的是陕西省千阳县一位参加过卢沟桥抗战、已经离世的抗战老兵刘思远,临终前留下遗嘱,希望儿子能够找到他的战友、救命恩人王斋柱的亲属,当面向王家人致谢。

  微信公号文章说,1938年2月,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河南清化县(今博爱县)境内与日军大部队遭遇,战斗十分惨烈,全团1700多人,只活下来了300多人。在这次战斗中,日军用机枪疯狂扫射,刘思远躲避不及,致右臂和腰部共5处负伤,晕倒在地。同部队战友王斋柱冒着枪林弹雨,背起刘思远就往救护地跑去。不幸的是,王斋柱在途中被日军流弹击中,当场牺牲。刘思远挣扎着走了半里多路程,被赶到的救护队员发现并抬回后方团部救治。

  昨日上午,该文作者、千阳县文化广电局副局长杨海军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说,抗战老兵刘思远的往事,在千阳当地一直影响很大。为帮这位老兵圆梦,陕西河南两地很多网友、志愿者也一直在寻找。

  “文章发布后,再次引发了网友和热心人士的关注,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替老兵找到王斋柱的亲人。”他说。

  【讲述】出生入死91岁抗战老兵人生传奇

  卢沟桥抗战时,参加敢死队与日军白刃相搏

  杨海军讲,享年91岁的刘思远,在世时曾是全国参加过卢沟桥抗战的8名健在老兵之一、陕西省参加过卢沟桥抗战的唯一健在的老兵,半生戎马,出生入死,堪称传奇,让人赞叹。

  据介绍,刘思远1919年7月生于山东菏泽佃户屯杨庄一个普通农家,父母早逝、家境贫寒,从小习武。1936年初,他离乡投军,入编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一〇旅二二〇团,驻军北平附近。

  1937年卢沟桥抗战打响后,三十七师选拔了200多名战士连夜急奔卢沟桥,增援驻守卢沟桥的219团3营将士。在卢沟桥上的搏斗中,刘思远右腿被敌人刀锋刺伤,忍着伤痛继续搏斗,奋力砍死了刺伤他的敌人。

  1938年2月,刘思远所在部队在当时的河南省清化县遭遇日寇大部队,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他和战友王斋柱结下了生死之缘。

  被辗转转移到华阴、宝鸡后方医院治疗后,刘思远最终被送到了位于千阳县的一〇六后方医院。由于医疗条件差,这些遭受战争重创的英雄,在这里与死神赛跑,数百人在疗伤的过程中死亡,身负多处枪伤、刀伤的刘思远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伤愈后的他留在当地当雇工、开店铺、开照相馆,娶妻生子,度过了后半生。

  【寻找】“要是找不到,我对不起父亲和恩人”

  为了完成父亲遗愿,65岁的刘继红已经奔波8年

  昨日下午,刘思远的儿子刘继红说,父亲生前很少给他们讲述当年的军旅生涯,直到父亲89岁高龄时,通过父亲一位外地战友在1997年7月7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回忆录文章,他才终于意识到,原来父亲是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曾为国家出生入死,做过贡献,而且国家也没有忘记他们。

  2010年1月8日,91岁的刘思远离世。刘继红说,父亲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这一辈子最大的荣光就是参加抗战保家卫国,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没有找到救命恩人王斋柱的亲人。

  听闻父亲让他寻找王家后人当面致谢的遗愿后,刘继红近8年来一直在陕西、河南、河北、北京等多地奔波,查证。同时,他也加入了很多抗战老兵及后人的探访活动,并与志愿者们保持密切联系,但很多线索经过调查后都排除了。

  “要是找不到王斋柱后人,我对不起父亲,也对不起父亲的救命恩人。”说起这话,今年65岁的刘继红低声啜泣起来,“找了8年,一直没找到,我心里真的很难过。我也当过兵,也是从部队退下来的,我理解我父亲的心。”

  【线索】河南淇县、杞县的朋友,请打听打听

  老人生前留下的线索很少,期待大家帮忙

  杨海军在文章中提到,今年4月,在应邀参加一个抗战老兵家属的活动中,刘继红继续散发父亲的资料,希望能寻找到王斋柱老人的家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条来自河南沁阳市的线索让他觉得有了希望,因为对方说的许多细节和父亲所描述王斋柱老人的往事很是接近。

  对此,刘继红昨日下午说,河南省沁阳市的这一条线索,仅能证明,当年他的父亲是在这里战斗负伤的。至于王斋柱亲人是否还在这里生活,并没有确切的证据,他还完全不能确定。

  “我父亲生前给我说起王斋柱恩人,只说是河南淇县人,也可能是杞县人,是个大个子。至于别的,因为父亲晚年意识已经模糊,也没有过多告知,就不清楚了。”刘继红说。

  昨日下午,多次给刘继红提供帮助的沁阳市文史资料研究者李建国受访时也表示,刘思远当年负伤的清化县,可以确定是在现在的“博爱-沁阳”一带,博爱县境内。他也查阅了两地的相关文史资料,但由于记载不够详尽,还没有发现有用的线索,但清化县只是战斗过的地方,“王斋柱的家乡要是真在淇县或者杞县,离京汉线不远的淇县可能性大一些”。

  “要找到王斋柱,最好是找到他们的共同战友,但当年的战斗太惨烈,战友阵亡太多,能活到现在的就更少,寻找难度很大。”李建国说。

  若有知情的朋友,可拨打大河报新闻热线0371-96211与我们联系,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老兵了却夙愿。记者李岩

编辑: 叶远
关键词: 抗战老兵;刘思远;王斋柱;恩人;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