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河南分网 > 社会·民生

男子放弃媒体工作 到河南正阳乡下养羊

2014-12-30 09:35:00  来源:河南日报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放弃舒适的都市生活,告别媒体的光鲜工作,主动扎根农村当起“羊倌儿”,曾兆军的选择多少有些不可思议。

  “落后和欠缺的背后,往往意味着重大机遇。”12月28日,由采访者变为被采访者的曾兆军告诉记者。

  打开河南“畜牧大省版图”,北有“大用”鸡,南有“双汇”猪,中间是“伊赛”、“邦杰”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中原,缘何独少一个“羊品牌”?

  “这与羊的习性有关。”曾兆军说,所谓“跑羊卧猪”,逐草而生的羊每天至少需要2至6个小时的运动时间,不宜圈养;没有辽阔的草原,规模化放养肉羊望尘莫及,缺乏“羊品牌”顺理成章。

  凭借多年在媒体圈历练出的敏锐“新闻眼”,曾兆军竟从“顺理成章”中捕捉到突破藩篱的“好时机”——

  有需求。呵护草原生态,肉羊饲养正从牧区向农区转移,伴随膳食结构调整的节奏,羊肉价格一路走高。有天时。相对饲料喂养的猪和禽,牛羊不与人争粮,契合正倡导的“节粮型”畜牧。有地利。农业大省源源不断的农作物秸秆亟待处理,正对了“羊胃口”。

  “关键时刻,我们又找到了湖羊,一种适合全舍饲的羊,相当于找到了做大做强河南‘羊品牌’的‘金钥匙’。”曾兆军说,他迅速筹集资金,踏入中原工厂化规模饲养肉羊的征程。两年来,移居中原的湖羊种羊“家族”,已由800只扩大至5000只。

  据了解,这种产自太湖流域的湖羊,经过800多年自然进化,形成了独有的全舍饲特点,肉质好,净肉率高,名列国家重点保护的78个畜禽品种之一。

  当天,此起彼伏的“咩咩”声中,记者走进曾兆军位于正阳县慎水乡的“羊世界”——万头湖羊育种基地。

  园林式养殖场花木成行,一排排蓝顶白墙的羊舍中,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雪白的湖羊身上,明亮清爽。羊舍内铺设了一种叫“羊床”的特制地板,排泄物不留痕迹地直接进入下层粪道,随时被自动清粪器清出羊舍。

  正是午餐时间,湖羊在食用着花生秧“配方大餐”。口渴了,只需触碰窗下的自动饮水器,清水汩汩涌出。

  “我的目标是通过湖羊饲养‘百千万’工程,实现湖羊饲养正阳全覆盖和秸秆全利用,最终建成全国优质肉羊生产加工核心区。”按曾兆军的规划,以在建的省级万头湖羊育种场为核心,到2020年,在全县乡镇建立20个扩繁场,行政村建立500个育肥场,达到年出栏商品羊100万只、年消耗农作物秸秆100万吨,形成以秸秆饲料化加工、羊粪有机肥加工和肉羊屠宰加工的湖羊饲养全产业链集群,造就500个千万富翁。

  从普通媒体人到“百万羊倌”,有人质疑,“无中生有”的规划会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媒体工作经历让曾兆军习惯“用事实说话”。

  环境倒逼,“吃”有保障。正阳170万亩耕地年产农作物秸秆约130万吨,秸秆禁烧压力很大。村村设置育肥场可实现秸秆就地消化,羊解决了“温饱”,秸秆有了“归宿”。

  循环农业是又一有力支撑。羊吃秸秆,羊粪加工成有机肥,秸秆通过湖羊“过腹还田”,畜禽排泄物“零污染”,又修复了土壤质量“利生态”。

  政策扶持,“钱”也很给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正当时,秸秆还田利用示范、肉羊饲养试点县等先行先试的改革“红利”,缓解了创业者的资金压力。

  从媒体人到职业农场主,未来的路上,曾兆军成为执着追求“金羊毛”的人。

编辑:耿倩作者: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