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匠心筑梦·卓越计划——高职院校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探索和新实践

2019-06-21 11:56:00来源:北国网

  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但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紧缺依然是最严峻的问题。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就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性、专业性、实践性,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为此,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了“匠心筑梦 卓越计划”,这是该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探索和新实践,对有针对性的增强学生职业认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等方面都具有深远意义。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匠心筑梦 卓越计划”旨在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引入外部资源,借助学校第二课堂和选修课的形式,以行业大师为核心,以云平台为基础,以能力提升和就/创业为导向,通过丰富活泼的运营推广手段,结合学生个人特质,实现分类、分层次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一批有较高潜力的学生培养成“技能明星”、“服务明星”和“创业明星”,形成了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成果。

  一是搭平台。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接企业要求,与大能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了企业任务云平台,邀请到80余家企业入驻平台,发布任务850余次。学生通过完成企业任务的实战项目,锻炼了实操能力,做到了真正的工学结合。精准定位能力需求后,就要围绕这一目标,不断提升相应的技术技能,为此该校与大能手公司共同搭建了找大师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全国乃至全球优质的行业专家、企业项目对接到职业院校,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师徒体系,实现教学与一线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目前共邀请80位大师入驻平台,有1200名学生注册使用,通过互动、直播、线上课程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帮助学生准确的找出问题、及时地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创业的顺利实施。二是组建师资团队。高素质的师资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紧要资源,也是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力提升的至关重要因素。该校通过大能手教育开发的技能实操知识社群,将世赛专家、教练、世赛冠军、全国技术能手、各行各业名师专家整合并入驻平台,建立了以行业大师为牵引,校内名师为基础,专兼职结合的师资团队,实现线上习得,线下技得,从而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这对于职业院校着力打造具有本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大意义,也为职业院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和推广工作中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举行了多期大师进校园活动,邀请合作大师入校园,向数控专业的学生们讲解、沟通专业性技术问题,与数控专业教师们沟通、探讨专业性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战略,为各专业同学提供了前沿知识和内容;向电商专业的学生们讲解、沟通专业性技术问题,与电商专业教师们沟通实训人才的培养战略,等等。开办了创客训练营,创客训练营每期21天,面向在校学生招募循环开班,每期人数不超过40人。在21天的自媒体+电商+营销的实战教学过程中,以线上创业云平台和线下O2O实训基地为实践场所,引入行业专家,向学生提供实用技能讲解、实战任务实践、PK赛成果检验的三位一体的创业实践保姆式服务。

  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自身潜力,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学习的意义和未来的方向,在大师的引领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匠心筑梦 卓越计划”的实施,一方面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参加项目的全体学生的行业视野得到开阔,专业能力得到对应提升,毕业就业情况良好。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丰富,卓越计划不局限于传统的点状式教学培训,开设了全新的线性培养模式,通过线上的社群交流培养和线下的实训教练,对学生进行持续关注指导培养,完成伴随式培训体系。还孵化了学生真实商业化创业项目。对完成核心素养培训的优秀学生,已成功对接成立了专项实训共作小组和创业孵化项目小组,设立了真实的商业化创业项目“拿呗小站”,通过对真实项目的运营管理,培养出一批项目实战能力出众,具有创业潜力的创客技能人才。“匠心筑梦 卓越计划”后期还将通过构建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队伍、丰富教学形式、创建新型师徒关系、建立企业项目引进机制、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等一系列方式,来增加学生实践、实战机会,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着力培养具有较强技术本领、较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姬玉侠 魏豪)

编辑: 汪宁

匠心筑梦·卓越计划——高职院校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探索和新实践

匠心筑梦·卓越计划——高职院校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探索和新实践,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但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紧缺依然是最严峻的问题。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就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性、专业性、实践性,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