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10226134325

烟台银行:深怀爱老之情 笃行助老之事

  胶东在线2月26日讯(通讯员 樊丹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改变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同时,也加深了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数字鸿沟”。部分老年人由于无法顺畅地运用智能技术,往往较难共享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在威海的远郊乡镇,烟台银行的金融工作者们践行普惠金融,用身体力行提升着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获得感与安全感,真心实意缩短着“数字鸿沟”。

微信图片_20210226134320

烟台银行践行普惠金融 提升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自从烟台银行的助农机具铺设到这里以后,我觉得咱们村的文化水平都提高了。”在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店上村烟台银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一边拿着电子笔熟练地在助农金融机具上签名,一边对身后的老伴说道。农村留守老人较多,平均年龄基本都在70岁以上,文化层次相对较低,这就为烟台银行助农金融服务的办理增加了难度。在助农点办理一笔普通的开卡业务需要花上15分钟,是正常办理时间的三倍多。烟台银行的工作人员总是一对一讲、手把手教,从手机银行的基础操作到智能手机的常规使用,从金融产品的在线购买到全方位投资理念的宣讲,从现代化智能机具的操作方法到防范非法集资、防范金融诈骗的技能培训,对烟行人来说助农金融服务,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便捷金融服务,而是烟台银行用实际行动践行“智慧助老”推动老龄社会信息无障碍建设,助力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又一场征程。

  “大叔,您按手机左下方的“123”就可以调取出手机上的数字小键盘了。”“大姨,您一定把密码记好,可千万不要随便告诉别人。”这是助农服务点小王每次办理业务时必须要提及和叮嘱的话语。在提供常规金融服务的同时,助农服务点的烟行人们还将“市民银行”搬到了田间地头:麦收的时候帮年迈的老人晒麦子,秋收的时候帮老人掰玉米,种小麦的季节帮老年人送化肥,帮苹果种植村的老年人给苹果套袋、剪枝、采摘,吃苦耐劳,在这里,“市民银行”不是一句简单的宣传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敬老爱老行动,是一份在岗言岗、在岗为岗、在岗爱岗的工作作风。

  据统计,截止2020年年末,烟台银行已建成849个助农服务点,共拓展农村客户8.9万户,该年度助农服务点取款业务4.1万笔,现金汇款业务5.5万笔,转账汇款2.2万余笔,代理缴费及其他业务1.8万笔。累计开展各类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1000余次,发放各类金融知识读本余本、传单20万余份,通过春风化雨润无声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聚焦并预防涉及老年人的日常金融诈骗高频事件。烟台银行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建设,让农村老百姓尤其是留守老人足不出村就能安心地办理助农取款、支取补贴、转账汇款、明细查询、生活缴费等金融业务。

  多年来,烟台银行始终坚持落实普惠金融服务,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着力于为老年人适配智能化机具,促进智能技术有效推广应用,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不断改进传统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捷化金融服务,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