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壮丽70年·古都新风貌】古城洛阳的“灯光秀”亮了!满满的科技感仿若大片

2019-09-22 06:47: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922日消息(记者 汪宁)洛阳,一个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地方。

  920日晚,夜幕降临,在洛阳市洛邑古城园区内,传统街巷灯火闪烁、游人如织,一步一景,人文气息浓厚;上演“灯光秀”的文峰塔,成为众多洛阳市民茶余饭后的网红打卡地。

  存放关公首级的妥灵宫,武则天下令开凿的新潭遗址,屹立千百年的文峰塔,金元城墙遗址仍可追寻。河南府文庙、四眼井等历史遗存星罗棋布,是游客探寻古都洛阳文化记忆的必到之处。

  园区中,以河洛文化为核心,古典商铺为主体的古建筑街群,集聚传统音乐、传统美术及手工艺、传统医药、曲艺民俗等非遗百态,彰显古城文化底蕴,引入汝阳刘毛笔、孔家钧窑、王绣牡丹、秦氏绢艺、唐三彩、叶雕、牡丹瓷等国家、省、市级2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业态,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非遗产业化最集中的非遗文化产业精品园区。

  同时,园区以“讲述老城故事,再现古韵风华”为总体设计思路,利用3D灯光投影、传统艺术展示等多种手段,将体验与互动相结合,设定十个主题演绎体验片区,分布园区各处,让游客感到处处有主题、移步见惊喜,体验有感触,过后有回味。此外,园区还定期举行“非遗文化节”活动,以“非遗百展”为主题举办各种非遗展览,并每轮番展示数十种非遗传统节目表演,突出非遗特色、民俗特色、洛阳特色。

  夜晚,站在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天堂的最顶层,向南眺望,一条笔直的宫城中轴线将应天门、明堂等建筑串联起来,灯光璀璨,气势恢宏,仿佛身处隋唐盛世一般。而这仅仅是近年来洛阳加大文物保护性开发,提高城市历史文化品味的旅游开发项目之一。

   据了解,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正南门,先后历时隋、唐、五代、北宋等四个时期,沿用530余年。应天门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和外交活动的场所,见证了隋炀帝杨广入主东都、唐高宗诏释百济扶余王、女皇登基称帝、唐玄宗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两重观,三出阙”是中国古代礼制中最能彰显天子身份和地位的建筑形制。上世纪60年代至2010年,历经五次考古发掘,是目前全国境内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城门楼遗址。

  洛阳,古称神都,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作为东周、东汉、曹魏、北魏、隋、唐等朝代的都城,被誉为十三朝古都。自20175月起,洛阳在利用原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开始启动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秉持统一规划、重在保护、适度利用、以人为本、彰显特色、统筹融合的基本原则,一大批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顺利竣工并对外开放。20194月,九州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一期)建成开放。2019913日,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他们与20154月建成开放的明堂”“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构成了隋唐洛阳城宫城遗址保护范围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工作人员介绍,明堂”“天堂以及应天门的地表建筑采用的是纯钢架结构,建筑底座部分是镂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历史建筑遗迹,也有利于后续考古工作的开展,“除了注重保护展示,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历史文化景区的科技感和体验感,也是洛阳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另一大特点。”

  在流光溢彩的灯光照耀下,景区依靠现代科技打造的“牡丹”景观,在夜晚下,尤为华丽;而应天门上的大型“灯光秀”,更是科技感即视,仿若大片。古都洛阳,在新时代,绽放出它新的魅力。

编辑: 彭华

洛阳的“灯光秀”科技感仿若大片

9月20日晚,夜幕降临,在洛阳市洛邑古城园区内,传统街巷灯火闪烁、游人如织,一步一景,人文气息浓厚;上演“灯光秀”的文峰塔,成为众多洛阳市民茶余饭后的网红打卡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