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中广网河南分网 
展现年轻时尚  洋溢个性风采  中广网河南分网校园频道
校园频道  年轻酷溜族  招生就业  名博发言权  校园新视听  校园记者站  校园声音  校园人物  学者风采  校园大使图  校园网摘  前程聚焦

校园声音

毕业生奢华包装的求职观当摒弃

中广网   2011-10-26[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来自农村的研究生晓燕,求职半年花费近万元,至今无果,其求职成本主要用于交通、通讯费用、制作漂亮简历、自我包装等。

  眼下正是大学生求职旺季,年年看涨的求职成本令许多家长不堪重负。有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找工作人均花费超过2000元,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教育专家说这是“毕业消费”,商家称为“毕业经济”。

  “毕业消费”消费些啥?主要用于公关求职、形象包装、请客送礼等。我的一位亲戚的孩子今年毕业于南京某大学,据他讲,毕业求职通常要过几道“坎”,一是自我包装,男生要包装得彬彬有礼,具有绅士风度。女生要打扮得高雅靓丽,许多女大学生还花大价钱拍摄写真集作为求职“敲门砖”。这里里外外、从头到脚的一身“行头”都是靠人民币“装饰”的,若不包装,一副寒碜,用人单位很难看得上。二是送礼,就业形势严峻,找个理想工作不容易,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表示一下算是人之常情。更别说那些带有腐败性质的“帮助”,更需“打点”。

  这些“坎”似乎成了求职“时尚”和难以逾越的“鸿沟”,大学生几乎人人难“脱俗”。但高居不下的求职成本却给许多家庭增加了繁重经济负担。

  求职成本迅速攀升主要源于“僧多粥少”,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太多,而被大学生视为理想的工作岗位太少,满足不了需求。同时,社会不正之风助长着求职成本的攀升。

  过高的求职成本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家长们对此反映强烈,笔者以为降一降求职成本非常必要也完全可能。如何降?首先要端正就业市场风气,崇尚节俭的求职观,摒弃过度包装的奢侈风。求职就是找工作,不是相亲,应适当包装不过度,无必要精雕细刻,把自己打扮得风度翩翩,楚楚动人。用人单位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真才实学,不能只看外表以貌取人,因为华丽的包装只是“昙花一现”,你招聘的是人才而不是花瓶。大学生则应该用才智和能力去应聘,而不是靠所谓的包装“行头”和写真集取悦对方。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节俭教育,减少或杜绝大学生离校时铺张浪费。有关部门要强化对求职市场行贿收贿等不正之风或腐败的监督查处。如此“三管齐下”,我相信就业市场的风气会净化,求职成本定能降下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编:安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