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海口12月25日消息(记者蔡文娟)12月24日,当记者接通三亚水稻专家袁经天的妻子刘博的电话时,她仍沉浸在刚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12月18日,年仅40岁的袁经天因罹患脑垂体瘤,经过两次手术后仍无法挽回生命,在广东广州与世长辞。

袁经天(资料图)

袁经天的家属在最悲痛的时刻含泪做出大爱义举,决定捐献器官。通过中国器官捐献与分配系统(cotrs)匹配,袁经天的双肾留在了广州,肝脏送往上海,用来挽救3名生命垂危的病人。

水稻专家患癌离世 家属大爱捐献器官

回忆起袁经天治疗与离世的过程,妻子刘博一度情难自抑,沙哑的声音让记者即使身处电话的另一端,仍能感受到她的哀痛和疲累。

据刘博回忆,在2020年春节前后,袁经天开始出现视野变窄、手麻加重的症状。起先他只以为是常下地干活太累引起的,想靠休息、针灸等保守治疗,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然而病情的不断加重,让他无法继续工作。他不得不离开精心管护的试验田,前往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

经诊断,袁经天确认患上脑垂体瘤,在当地医院进行了第一次开颅手术。由于肿瘤贴近中枢神经,无法切除干净。今年6月初,袁经天肿瘤复发,且持续长大。12月初,袁经天病情急转直下,眼睛已经接近失明,转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进行治疗。但为时已晚,肿瘤有拳头大小。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全力以赴抢救,依然没能留住这位年轻的农业科学工作者的生命。

“瘤体太大了,做了两次开颅手术,医生也告诉我们家人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他能醒来的机会很小。我们尽一切努力去救他但还是于事无补。这个情况下,我们只能考虑尽量减轻他的痛苦。”刘博告诉记者。

面对无法挽回丈夫的事实,刘博在强忍内心悲痛的同时做了一个决定。“大脑一旦受到创伤后,一直靠着呼吸机的话,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会逐渐衰竭,其实我是很想让他活的,但既然这个方法活不了的话,我就跟他父亲商量,要不要换种方式活。”

12月18日下午3时20分,在亲人依依不舍的注视下,袁经天被推进手术室。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获取团队、器官捐献协调员、红十字捐献协调员以及医护人员分立手术台两旁,鞠躬致敬,为袁经天举行了庄重肃穆的默哀仪式。随后医生完成家属愿望,实现了生命特殊的“传递”。

坚守田间十余年 潜心育种惠农民

今年40岁的袁经天,来自广西玉林。大学一毕业,他便来到海南三亚,一头扎进农田,潜心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培育、热带粳稻开发与加工等。在田间地头穿梭,已经成为十几年来袁经天的生活常态。

袁经天在田间工作(资料图)

2011年,袁经天的单位引进了先进的水稻自动化播种设备和机械化插秧机。由于海南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还未普及,机械化种植模式参考少,袁经天便日日夜夜反复试验,研发出了适合机械化播种所需要的育苗基质,秧苗成活率从85%提高到了95%以上。从2011年至今,为农户节约了插秧等支出大约150万元。

袁经天还利用海南本地自然资源,开发优质高效粮食产品,并加工成高档商品大米作为特色旅游商品,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他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曾问过他,为什么不选择更有经济效益的芒果、菠萝这类的经济作物进行研究,而去选择研究水稻这种没有太多效益的作物,他没有正面回答我,但我在他这么多年的工作中也慢慢感受到他的坚持。”在妻子刘博的心目中,袁经天实在得“像个傻子一样”。“很多时候他都不愿去计较,就一心扎在工作中。生活中很多时候他也以身作则,给孩子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见义勇为获表彰 同事家人不舍送别

工作中的袁经天是南繁科研团队中出了名的“农民益友”,生活中的他是孩子的好父亲、妻子的好丈夫,更是不怕危险第一时间下河救人的“三亚好人”。

2014年2月20日,袁经天像往常一样在科研水稻试验田里忙着水稻育种。当得知基地附近发生交通事故,一辆重型卡车坠入河中,袁经天与同事急忙从水田飞奔赶到事故现场。看到司机卡在车里,生命危在旦夕,袁经天毫不犹豫跳入齐腰深的河水里,成功解救被困司机。在120急救车和医护人员到来之后,他却悄悄离开。事后他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是一个普通公民应当做的事情,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

正因此事,袁经天和他的团队先后获得2014年“三亚市见义勇为先进团体”“海南青年五四奖章”和2015年“海南省第十二届见义勇为先进群体”荣誉称号。袁经天本人也于2018年被评为“三亚好人”。

谈及袁经天,同事们也都不吝夸奖。“袁经天2007年就到我们单位,不管工作上、生活上还是在同事关系处理上都特别好,处处为他人着想。” 海南省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小锋告诉记者。

(图为袁经天的微信朋友圈截图)

袁经天的微信朋友圈永远停留在11月22日的动态,最后一条动态写着“免费玩,我想去”。

刘博告诉记者,在没发现患癌之前,他们的生活充满着前景和希望,如今袁经天的骤然离世,也打破了家庭的安乐和节奏。刘博表示:“做出捐献器官的决定很不容易,我们想,这种方式也是在延续他的生命。我常在想,那些能够得到救治的人多么幸运,然而袁经天却没能拥有这样的幸运。希望获得器官的他们能够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定期体检,珍惜来之不易的‘新生’。”

编辑:陶淦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