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亭9月18日消息(记者徐培培 视频晁聪 陶淦)地处海拔1000米的山地,几乎每天都在下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南春村一度被人们称之为“雨村”。这里是海南省“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也曾是毛感乡最穷最偏的村落。

俗话说的好:穷则思变。而南春村真正的蜕变,是从2016年6月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的进驻正式开始。

党员干部带头转意识

1999年,大专毕业的年轻小伙朱永春在村里担任文书一职。他至今还记得,有一次外地客商来村里准备洽谈收购农副产品,当时村里已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客商却在村口停下脚步,“满地都是牲口粪便,没地方下脚!”

那时候的南春村村民大多住着传统的茅草房,家家户户连个厕所都没有。茅草房低矮、阴暗、潮湿,遇到大风大雨随时有坍塌的危险。

从1992年开始,海南省开始持续开展农村少数民族茅草房改造工作,相关部门整合了少数民族民房改造资金、民族发展资金、危房改造资金和扶贫资金等集中投入,针对性地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船形茅草屋进行有效保护,把没有保护价值的低矮、阴暗的茅草房拆除改造。

南春村蔬果采摘园的彩色小屋,吸引不少游客驻足 央广网记者 徐培培 摄

“这么好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顺利。”朱永春说。村里一些老人们认为,拆掉祖祖辈辈生活的茅草房,会有灾难、疾病降临。为转变群众观念,村里的党员干部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率先响应号召,扒掉了自家住了几代的茅草屋。

在他们的带领下,村民们逐渐意识到,相比低矮、透风、漏水的茅草屋,宽敞明亮的瓦房更加干净且舒适。到2010年底,这里的黎苗同胞彻底结束了茅草房居住历史,住进砖瓦房或平顶房。

茅草屋改造工作得以顺利推进,让朱永春深深意识到:想要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党员干部发挥的带头作用至关重要。

“雨村”来了个“微笑书记”

2016年6月,海南省司法厅派驻扶贫干部吴东到南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吴东回忆道,刚到任时,村里的落后程度让他有些惊讶,全村248户中竟还有52户没有厕所,村民都是在田间地头“方便”。南春村7月份后几乎每天都下雨,雨水冲刷后,整个“雨村”都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而村里的基础设施更是非常的落后。

吴东意识到,要想摆脱贫困,必须要从村庄整治开始,其次才在产业上下功夫。为给南春村争取帮扶资金以及政策,吴东日以继夜的四处奔波,在他的助推下,村里开始了一系列“大动作”:建厕所、搞道路硬化、田间地头都装上路灯、道路两边做了绿化等。渐渐的,村民们发现那个曾经脏乱差的村庄正在一点点地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

而对于这位从“上面”下来的第一书记,村民们的评价是他待人和气,遇事带着笑容,是他们值得信赖的人。“我喜欢村民通过任何方式找我,即使说的只是一些家长里短,那也是对我的信任。所以面对他们,笑脸相迎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正因为吴东总面带笑容,当地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他“微笑书记”。

新型农村有了增收“新引擎”

环境整治可以改善民居,而发展产业才是脱贫的出路。海南省司法厅先后扶持南春村280多万元资金,并协调带动其他财政资金共4883万元,引进百万级现代农业投资项目5个,创办发展特色产业红藤子加工厂1个,成立7个专业合作社。

南春村民在火龙果采摘园劳作 央广网记者 徐培培 摄

有了资金的加持,吴东还专门请台湾农业专家来南春村实地考察,带领乡村振兴工作队开始谋划推广新产业,逐渐开辟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先后引进百香果、贝贝南瓜、灰树花、青蛙、菩提子加工等5家投资企业,并根据各个村小组的自然优势发展“一村一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

考虑到村民们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吴东在引进产业时制定了3条“硬性”要求:即流转一亩土地的租金要达到2000元;土地租金的5%要交给村委会;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

颇具乡村特色的民宿 央广网记者 徐培培 摄

就这样,吴东通过引进外地企业结合当地传统产业,不断完善南春村的发展布局,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打造村民增收的“新引擎”。昔日落后的“雨村”,现在已然成为集休闲旅游、康乐体验、民宿饮食及热带水果种植与产品研发于一体的新型农村。

村民腰包鼓了 南春村的幸福路越走越宽

2020年南春村人均收入达13018元,相比上一年度的6500元翻了一番。村子干净了,访客增多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幸福指数也随之上涨了。

备受游客欢迎的家庭房 央广网记者 徐培培 摄

特色民宿“花筑·果果的家”就开在了南春村,前台经理朱燕飞见证了村庄的点滴变化。她说,如今每逢暑假期间,就有很多外地游客到此游玩暂住,除了品尝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游客们还可以在不远处的特色果园,体验采摘番石榴、火龙果的乐趣。

王初原本是南春村的村民,后来入职民俗负责客房的日常保洁工作,现在的她一个月可以领到近3000元的工资。面对现有的变化,她说:“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还能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这样的日子以前根本不敢想。”

在民宿工作的南春村村民王初 央广网记者 徐培培 摄

眼瞅着村民们的日子好过了,但吴东所在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却并未满足于现状。“这里的优质农产品,如四角豆,在市场最高能卖到二三十元,但给农民的收购价仍然只有几块钱。”当下迫在眉睫是要打通农产品销路,让种植户受益。当着记者的面,吴东信心十足地盘算起来:“下一步,南春村还要进一步完善中心接待区、酒肆、特色民宿、生态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加以采摘观光、农耕体验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从而吸引游客、留住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