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乐东7月21日消息(记者蔡文娟 通讯员张宏波)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白沙河边,有一处花园般的博物馆,展示着70多岁的退休老人袁金华收藏的5000多件黎族、苗族、汉族的各类衣物、饰品、文字、图画与器具,这是袁金华的半生心血。“2021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一周年全媒体海南行活动”采访团20日来到乐东白沙河谷博物馆,探访这座由文化园打造成的旅游景点,感受海南民间收藏家的民族文化保护情怀。
采访团参观乐东白沙河谷博物馆。央广网发 主办方 供图
  走进白沙河谷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伫立在院子里的“南海神针”。高约八米,由石阶台、柱身、柱顶石盖组成,组件发现于北部湾白沙河出海口的虎鼻坡。
  院子两侧是两栋展馆楼,展馆里陈列着从古至今黎族、苗族、汉族的各类衣物、饰品、文字、图画与器皿、农具等约5000件历史文物。展厅内,既有代表黎族文化的黎族服饰、生产工具和生活使用器具,以及反映黎族人民智慧的黎锦,也有与汉族文化有关的大大小小的陶器,囊括了原始植物质陶、泥质陶、白陶等以及各类古籍、生产生活用品等。
采访团参观乐东白沙河谷博物馆。央广网发 主办方 供图
  袁金华说,这些物品中,既有他自己搜寻、收购而来的,也有有心人意外寻获后的捐赠,还有与外国学者的以物换物。
  在整个博物馆近25亩的园林内,不仅种植着黄花梨,还建设了干栏式木楼、水车、仿古木桥等人文景观。
采访团参观乐东白沙河谷博物馆。央广网发 主办方 供图
  “没想到海南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内容,特别是看到这些藏品,让我对海南的文化有了更新的认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吴林静参观完白沙河谷博物馆后,对展出的黎族物品和极具特色的海南历史文化惊叹不已。
采访团参观乐东白沙河谷博物馆。央广网发 主办方 供图
  “我在展馆内看到了一张四四方方的床,听馆长介绍说,这是本地人一种风俗,也代表着做人做事。”广西新闻网—广西云记者张微说,白沙河谷博物馆内的展品很有地方风韵,可以让外地人更直观地了解乐东黎族文化。
  小小博物馆是袁金华40多年收藏之路的缩影。作为一名邮局职工,袁金华22岁就对集邮产生了兴趣。在收藏的过程中,他发觉关于海南文化的资料记载甚少,他意识到,海南不缺文化,缺乏的是传承海南本土文化的人。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
  然而,因为经济压力以及家人的不理解,袁金华也想过放弃。但随着对海南文化的理解越发深刻,他越像着了魔似的痴迷,把家里祖传的花梨木卖了,靠省吃俭用,努力工作,攒钱来养护这些古物。他甚至向朋友借钱,咬着牙撑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多年来,凭着对海南本土传统文化的热爱,袁金华尽一己之力,将一件件具有海南地域文化的文物留住,这一坚持就是40多年。他的事迹被当地政府得知后,在政府的扶持下,白沙河谷博物馆进行了翻新,安装了空调和监控设施,解决了停车难等问题。后在海南省博物馆的帮扶下,还引进了除湿机、空调、独立展柜等保护设备。
  袁金华说,如今博物馆吸引了学生、专家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前来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接下来,我们先把文物保护好,再逐步完善产业模式,以馆带园,以园养馆,让‘白沙河谷’变成完整的文化品牌,结合旅游发展,更好地向人们展现海南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