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新抚摸着自己亲手种植的杨树。李铁瑞 摄
通过“封闭式精准治沙”,北沙坨子变成了绿洲。李铁瑞 摄

  冯德新深情地抚摸着自己亲手种植的杨树,指着四周茂密的树林对记者说:“30多年前,这里满目浑黄,风沙肆虐,埋没了公路、农田和村庄。”

  泰来县克利镇克利村位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是全国30个精准治沙重点县之一,冯德新是这里的农民。1983年至2008年,冯德新兄弟四人承包荒山,战天斗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在泰来县,像冯德新这样的治沙造林人还有很多。多年来,他们风沙无阻,创新实践,筑起了一道道绿色“长城”。

  如今,这里漫山遍野都是绿色的彩带、绿色的网格,风沙远去了,农业高产稳产,企业纷至沓来……精准治沙让泰来有了“塞北江南”的美称,找到了发展的金钥匙。

  40年锲而不舍 森林覆盖率提高10.3%

  泰来县属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科尔沁沙地及周边治理区亚区,沙化土地面积达150万亩。1980年,该县粮食亩产不足百斤,农民人均年收入仅86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全国贫困县。

  典型的生态型贫困,让历届县委县政府都认识到,只有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挖掉“穷根”。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他们就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和固沙林网,进行防沙治沙。

  上世纪80年代,为调动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泰来对外发包荒山,搞民营造林,一个个家庭林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冯德新当年在村子南面承包了1800亩荒山,用25年时间,种下一片片松树和杨树。

  这里空气湿度小,土地含水量低,造林难度极大。可是,泰来人并没有退缩,他们用肩挑、用车拉,从几里地以外,将水运到植树现场。3遍不行浇5遍,5遍不行浇7遍,保证了树木成活率在85%以上,远远高于国家要求。

  2000年全县出台了8年治沙造林规划,2015年又出台了3年大造林规划,人工林每年都以5万亩的速度增长。截至目前,全县共营造人工林76.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3.7%提高到14%。

  创建三种模式

  向精准治沙发力

  绿树成行,绿草茵茵。人们很难想到,这就是6年前风沙大得把老榆树树根都刮出来、沙堆高得抬脚就能上房的大兴镇时雨村赵地房子屯。

  2015年,为了彻底根治“北沙坨子”这个赵地房子屯东北方向300米处一个面积500亩的流动沙丘,县里投入70余万元,采用“封闭式精准治沙”的方法进行治理。选择治沙先锋树种,打抗旱井,建造工程围栏,安装太阳能发电的监控摄像头,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控制土地沙化进程。

  经过三北工程40多年的综合治理,流动沙丘已经消灭,生态环境呈现出整体改善,但半固定沙丘和风蚀点仍然严重,需长期、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多年来,泰来县防沙治沙工作始终围绕着“强生态、调结构、提质量、上效益”这一主线,在实践中摸索,相继创建了庄园式治沙、封闭式治沙、林水结合式治沙等多种精准治沙的成功模式。

  尚国申是2001年进驻“江桥豆海高效庄园治沙小区”的农民。据他讲,这里以前是一片滚动的沙丘,植被覆盖率仅为4.6%,由于风沙大,土地基本没人耕种。1994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江桥镇利用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建设“小区”。他们营造了以3行杨树和其他植被构成的防风固沙林网,每个网格面积100亩,内建标准化节能住宅1幢,打机电井1眼,配套了喷灌设备,并对耕地进行改土,使植被覆盖率提高到43%。目前,全县建成庄园式治沙小区2个,治理沙地10.8万亩,昔日的沙丘变成了高产稳产田,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怎样把种地和种树结合起来?泰来人还想出一招,他们拿出30%的土地,在四周营造防风固沙林,然后,在中间打一眼机电井,铺设输水管道,实行喷灌作业,充分保证了林木和高效农作物的用水。这种林水结合的方式,使70%的耕地产生了高于100%的收益。

  勇于创新实践

  治沙永远在路上

  在泰来县林业和草原局5楼林草工作总站,办公室里摆满了材料柜,装有全县每一块林地的影像和文字资料。

  李连海是泰来县林草工作总站站长,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把半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泰来的治沙造林事业。每年9月份开始,他都带领同事逐村逐地块对造林质量、面积、成活率等进行验收,并建立档案。平均一年700多个地块、几万亩林地,他都亲临现场,越野车过不去的地块,他们就坐四轮车、坐小渔船,有时步行三四公里才能到达。

  泰来大地换来了绿进沙退的良好生态环境,就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连海这样默默奉献的治沙造林人。他们在治沙造林技术方面取得了一项项创新突破,针刺式压力注水法、保水扦插法、机械钻坑等等,成功解决了浇水等难题,确保苗木成活。

  近年来,为解决半干旱沙区“造林不成林、成林不成材”的问题,泰来县林草局又逐步摸索出一个新的造林模式“半干旱沙区低密度造林模式”:窄带宽行、针阔混交、林药间作。这个治理模式节约成本,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增加林地短期收入,有效调动了群众治沙造林的积极性。2020年泰来县以这种模式营造防风固沙林1300亩,今年又增加了1500亩。在三北六期工程规划中,全县计划每年递增推广至5000亩,为泰来县三北工程建设和精准治沙谱写新的篇章。

  县委书记安剑亮说,泰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紧盯生态脆弱这一致贫主因,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治沙造林,全力涵养绿水青山,不仅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还让更多的生态效益转成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2020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跃升至第6位,用实际行动和明显成效践行了“两山”理论。为了进一步巩固拓展造林治沙成果,全县决定启动第二轮精准治沙,让泰来拥有一个山川秀美、物阜民丰的明天。(李铁瑞 记者 孙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