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佳木斯7月27日消息(记者马俊玮 通讯员于涛 王影 马朝林)自创建美丽宜居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佳木斯市东风区建国镇充分利用各村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区位优势,全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村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加大整治,提升农村综合整治标准,打造“环境美”
  东风区建国镇以“创建美丽宜居乡镇”为目标,以“四清一改一绿”为标准,以长效管理为重点,实施“五定”责任制,不断巩固创建成果。
大堆丰村垃圾日产日清。
  该镇积极筹措资金5000余万元,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推进“污水革命”,建设了日处理能力200吨生活污水处理厂、在建国村铺设生活污水管网7公里、大堆丰村整村推进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推进“垃圾革命”,通过政府购买玉禾田公司服务的方式统一进行处理,达到垃圾日产日清,新增垃圾箱400个,垃圾清运车12台;推进“厕所革命”,以群力村为改厕试点先行村,为全区提供改厕多种模式选择,选用老党员作为改厕工作专职联络员,负责改厕户与施工单位的沟通衔接,探索出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建管护融合机制,共改厕480户;推进“能源革命”,坚持“一主两辅“,已建成压块站3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23%;推进“菜园革命”,引导农户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积极打造庭院经济,增加收入。
干净整洁的村道路面。
  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强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共清理垃圾33682立方米、柴草垛167处、拆残垣断壁私搭乱建289处,按照全区美丽乡村拆除危旧房屋工作意见要求,动员群众积极主动拆除危旧房屋共160户,并按照相关程序建立一户一档;打造建国镇过境路提档升级,统一更换商户牌匾150户,粉刷外墙13000多平方米,铺设面包砖面积15000平方米。目前建国镇全镇村内道路硬化率100%、硬化边沟9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饮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设立了公共服务中心,推行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制度,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
  整合资源,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打造“田园美”
  依托建国镇发展水稻的优势,重点打造田园风光,全镇有省级以上水稻种子研发机构5家,良种繁育面积4.5万亩,实现了育繁推一体化。
  该镇以水稻研究所研学基地为起点----沿建国镇北方寒地水稻种子园区研发交易园区----普田种业水稻原种示范展示厅---龙粳种业示范园区---北大荒垦丰种业示范田为“现代农业示范带”,在示范带内,建设高标准水稻示范基地1万亩,硬化田间路6.5千米,建设晾晒场5处,树立各种宣传牌24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得到了提升。同时建设了太平果蔬采摘园,栽植了油桃、大樱桃、葡萄等;在圳江村建设了松花江观雁台,供春季观赏大雁;建设了杏花村、旅游村等,打造了一条25公里田园风情旅游线。
  其中西太平村利用组织部拨付的50万元扶持资金对太平葡萄园区进行升级,整个园区占地50000平方米,棚室48栋。建成高标准果蔬大棚9栋,可供游人采摘,同时采取“互联网+”的模式,通过采取自愿认购的方式在网上公开售卖,今年“五一”三天放假期间,实现了网上认购人员入园认领。
  文明创建,提升农民自我约束标准,打造“生活美”
  在乡风文明方面,建国镇积极探索建立文明奖励等制度,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注重典型引路,树立文明新风。
  借助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评选出身边好人、最美家庭,在全省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三好”先进典型推选宣传活动中有三名村民获得“好母亲”、“好公婆”荣誉称号。组建了广场舞、秧歌队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完善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各村建立健全了“一约四会”,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并在显著位置设置宣传栏。向村民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大力抵制农村天价婚娶陋习,助力美丽宜居示范工程的创建。开展基础创建,推进文明建设常态化。
  目前,建国镇8个村均建立了志愿者队伍,开展邻里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的志愿活动。组织区、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为贫困户和贫困学生捐款、捐物,组织镇卫生院为贫困户、老党员、妇女开展下乡义诊活动,拓宽为民服务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