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州7月15日消息(记者曾实 见习记者张翼晶)7月15日,第八届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下称,旅发大会)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举行。

  据了解,本届大会将采取“1+7”模式召开,以镇宁自治县为主会场,在安顺市其他 7 个县(区)举办系列活动的形式举行。内容涵盖:安顺市“十佳旅游精品线路、民宿、乡村旅游点”的评选、布依族“六月六” 风情节、镇宁·黄果树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等几十项活动。

镇宁自治县巧手民族蜡染刺绣工艺坊总经理梁海兰(左一)。(央广网发 曾实 摄)

  刚进三伏,气温已是炎热,位于镇宁自治县的银城趣事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一条街,同样热火朝天。在巧手民族蜡染刺绣工艺坊内,总经理梁海兰正同工人们一起,赶制一批具有当地布依族特色的蜡染、刺绣产品,据她介绍,今年公司的产值预计将超过50万元。

  “过去每年的产值可以达到70万元至80万元,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产值略有下滑,但好在政府为我们减免了三年的税收和房租,不仅降低了疫情对公司的影响,也让企业可以安心地发展。”梁海兰说。

  据悉,镇宁自治县是全国唯一一个完好保留布依族三个土语区的县区,每个土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服饰和文化习俗,因其文化积淀厚重,镇宁自治县被文化部评定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蜡染)之乡”,而当地布依族“织锦”“蜡染”“刺绣”也已申报为市级民间美术。

  银城趣事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一条街,成立于2018年9月,位于镇宁自治县宁西街道易地扶贫搬迁点景宁小区,占地面积约3577平方米,是贵州续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示范点,也是此次旅发大会观摩点之一。

  据介绍,当地政府无偿提供三年铺面免租作为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街区及综合馆用地。并成立了“贵州银城趣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让25家具有镇宁民族文化特色的“雕、织、绣、染、画、品”企业联合抱团发展,共同打造银城趣事文化旅游品牌,带动当地577人就业,并进一步带动镇宁文旅商品蓬勃发展,正真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主播正在进行网络直播带货。(央广网发 曾实 摄)

  镇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凯表示,镇宁自治县通过全方位保护、挖掘和发展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技艺,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民族民间技艺的文化魅力得以再现,黔货瑰宝得以走出家门,文创产品得以提升发展,非遗艺术得以传承。

  同样热火的不仅是银城趣事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一条街,在距镇宁县城14公里的马鞍山红色旅游景区。村民王松家的农家乐,刚送走一批前来品尝当地特色“丁旗豆腐宴”的游客。

  “现在村里条件好、环境美,很多人家都开起了农家乐,再加上马鞍山特有的历史文化,现在来马鞍山景区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守着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王松说。

  在上世纪50年代,马鞍山人大胆提出“季节包工”模式,在“团结合作、敢闯敢试、互惠共赢”的形式下实现大幅增收。“季节包工”模式经县委工作组采编形成调查报告层层上报,引起毛主席的高度重视,毛主席将这篇文章题目改名为《季节包工》,收入其亲自主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撰写了230个字的按语,马鞍山农合作化红遍全国。

镇宁自治县马鞍山景区。(央广网发 曾实 摄)

  如今,马鞍山精神不断得到传承,团结合作建有老仓房、陈列馆、文化广场、湿地公园等旅游设施,建成商业美食街、生态餐厅,创新展示豆腐宴,每年接待各类参观人员10万余人次,是镇宁红色传统文化教育重要场所之一,也是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避暑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

  近年来,镇宁自治县立足区位优势、文化资源禀赋、旅游资源富集等优势,以创建全域旅游为目标,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安顺市第一,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

  “十三五”期间,镇宁自治县实现旅游总收入近336亿元,接待游客近3533万人次;今年第一季度实现游客接待近1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3.4亿元。

  截至目前,镇宁自治县境内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拥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贵州甲级旅游村寨1个,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寨2个,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寨5个。

  “‘十四五’期间,镇宁自治县借贵州西部·黄果树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康养福地·瀑乡安顺·甜蜜镇宁’品牌打造的东风,挖掘好历史、人文底蕴和山水资源禀赋,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奋力打造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镇宁自治县委书记黄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