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县第四中学是一所成立不久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一半学生寄宿、一半学生走读,留守未成年人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针对学生的情况,在办学初期,平塘四中就以“德育”为重心,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并辅以开展练字、看新闻、社团等多项娱乐活动纠正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以德育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

10月16日,平塘四中副校长洪发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实施中,学校最大的困难就是严控教师的作业布置,部分教师教学还是填鸭式、灌输式,作业布置机械、重复,教学观念及理念有待提高,部分教师仍存在“课外活动耽误正常教学工作”等认识误区,因此,提升教师综合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效率是目前学校推进“双减”工作的重要任务。

9月9日召开的贵州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洪发刚说,“双减”提出严控学生书面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其他年级的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生平均不超过90分钟,适当开展课后辅导,并要求课后辅导时间不早于当地正常上下班时间、管控校外辅导等,从这一系列措施可以看出,“教育的主场”正在还给学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毕节市大方县对江镇元宝小学足球队的训练如火如荼。每天15时30分下课铃一响,800余平方米的足球场便成了孩子们撒欢的乐园。

同一时间段,约180公里之外的贵阳市云岩区新东门小学的学生,也开启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是我最近学做的衍纸,我的作品好看吗?”“我们在农场种了小白菜和萝卜的幼苗,老师说过段时间就可以收获了。”放学后,不少学生在校门口,争相分享自己参加社团活动的喜悦。

今年秋季开学,全省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息时间有了新变化。所有中小学生每天离开学校的时间都推迟。这意味着,每周五天、每天至少提供两个小时课后服务的“5+2”模式,正式走进师生校园生活。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它既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也解决了家长的看护之忧。”岑巩县教育和科技局学前教育办公室主任侯明富说。

在服务内容上,学科辅导、体育、艺术、科普活动、社团活动、拓展训练……贵州各地学校在立足实际、结合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不断丰富学生课后服务大餐的“菜单”,大力推进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的创新。

在提供课后服务人选上,学校纷纷鼓励校内在职教师和退休教师积极参与;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关注教师需求,在方便家长工作生活的同时,全面解决好教师本人的后顾之忧。

记者了解到,桐梓县等地正结合课后服务开展情况,打造一批课后服务特色学校,并挖掘其中的典型做法。“目前,桐梓县2000多名老师积极参与其中,我们将适时对课后服务特色学校、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桐梓县教育局教育股负责人赵福庆说。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优化课后服务,是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改革举措。“双减”政策出台后,按照“压作业总量、提教学质量、减学生压力、优服务内容”的原则,贵州省各地坚持源头治理,让教育真正回归本义。

今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后,贵州多地教育主管部门立即联合其他部门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全面整顿和规范。有的机构在退费完毕后,退出了市场。

这些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在资本的加持之下迅速扩张,总量已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其中不乏鱼龙混杂。“校外培训机构,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教育的功能。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部分出现了超纲超范围授课、借机敛财、虚假宣传等乱象,逐渐偏离了正轨。”赵福庆说。

今年暑假,桐梓县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强制关停非法学科培训机构9所,清退培训学费39万余元,基本规范全县范围内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

“双减”政策发布后,岑巩县立即开展专项整治,对全县范围内的43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整顿。8月1日至8月31日,贵阳市南明区多部门联合执法,共清理无证培训机构140所,规范有证培训机构242所,确保“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多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记者表示,“双减”政策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既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要全面规范校外培训的行为,又要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侯明富说,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将主阵地牢牢放在校内,必须坚持需求供给两手抓。

贵州各地从需求端出发,借助入户家访、开座谈会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长理性看待培训机构的作用,不盲从、不攀比、不跟风,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在普安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克宇看来,减负的关键在于学校教学质量:校内教学水平提高后,学生教育负担以及对校外培训的需求都会降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近年来,各地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招聘了大批优质中小学教师,不断充实一线教师队伍;加大资金投入,继续高标准、高质量配置学校的硬件设施,奋力夯实义务教育的基础,积极营造宜教、宜学、宜居的校园环境。

同时,贵州各地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让课堂真正变成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阵地。其中,岑巩县第四中学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岑巩县第三中学的“213”课堂模式,成为当地的典型代表。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贵阳市云岩区第一小学的秘诀。该校研发了名为“教育戏剧”的课题,将戏剧引入课堂,学生用演绎的方式,再现课本中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增强记忆和理解,提升课堂参与度及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此外,各学校也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借鉴学习沿海地区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其中,不乏对口帮扶城市和帮扶单位的全力相助。

通过东西部协作,贵州边远山区孩子享受到了发达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全省7324所农村中小学校实现“组团式”帮扶全覆盖。这些多元化、特色化的交流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综合教学水平。

一批批经验丰富的外地教师,进入了全省多地的中小学课堂,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研究、独到的教学技巧等。“这些老师课前备课非常充分,一节40分钟的课,他们普遍会花最低3个小时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生,课堂质量和效率都很高。”吴克宇说。(记者 潘晓飞 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