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贵州瞄准市场需求,结合山地、土壤、气候等资源特征,明确提出以坝区提质增效和坡地耕地结构调整为重点,选准茶叶、蔬菜、食用菌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十三五”以来,全省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茶叶产量全国第一,辣椒产加销全国第一,食用菌产业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不断提质增量,现代农业高产高效,美丽乡村宜居宜游宜业,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生态兴业 林下“生”金

  人勤春早,林间白鹅出栏急,林下石斛种植忙,锦屏县茂密的杉林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锦屏林下鹅是大产业,等饲养技术成熟了,我也想开个养殖场。”看着一批批亲手养大的鹅不断出栏,在锦屏县铜鼓镇林下鹅养殖基地就业的许昌龙喜上眉梢。

  生态兴业,林下“生”金。锦屏县利用生态优势,探索出了“五林经济”,即林上养蜂、林中种石斛、林下综合种养、林内休闲康养、林外林产品加工的特色发展模式,盘活林资源,写活林文章。

  2020年,全县“五林经济”总产值达8.6亿元,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达100万亩,森林观光接待游客113.1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808亿元。全县近野生铁皮石斛活树种植规模及林下养鹅规模全省第一,随着综合特色产业链的健全,7万余名贫困人口共享生态产业发展红利。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十三五”以来,贵州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按照省委发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总体部署,采取超常规措施,大力发展油茶、竹、花椒、皂角等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全省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在面积、产业效益和助农增收三方面实现增长。

  2020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1676亿元增长到3378亿元;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2203万亩、产值400亿元,产值同比增长21.2%。

  “棚”勃发展 “钱”景喜人

  初春,黔西县千余亩羊肚菌种植基地里,一簇簇、一朵朵羊肚菌长势喜人。

  “专家组对贵州省农科院土肥所选育的黔羊肚菌2号测产显示,综合平均亩产达到501.98公斤。”2月23日,由省农科院、贵州大学食用菌研究院等组成的食用菌专家组对黔西县谷里镇大棚羊肚菌种植进行测产,专家组组长、贵州大学食用菌研究院院长徐彦军现场宣布,黔西县大棚羊肚菌种植实现了优质高产。

  “以前,贵州的菌种均是省外品种,现在不仅可以实现自产,且产量可观。”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杨仁德告诉记者,黔西县大棚羊肚菌种植不仅实现种质资源和栽培模式的突破,还发挥了水旱轮作优势,充分利用当地冬闲大棚补齐冬季作物短板,有效提升了稻田的年综合产值。

  小小羊肚菌,撑起致富伞。2020年,黔西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农科院土肥所技术支持,精准选择羊肚菌作为秋冬种主导产业,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科技服务+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在谷里镇、洪水镇、锦星镇等15个乡镇种植1500余亩,联结贫困户500余户。

  “在基地上班,一个月不仅能挣2000多元钱,而且还可以学到种植技术。羊肚菌的经济效益很可观,来年我争取也种上几亩。”黔西县谷里镇清明村村民赵伦群说。

  目前,黔西县羊肚菌已全面开始采收,预计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

  奏响“樱”符 村美民富

  时下,纳雍县总溪河畔10万亩玛瑙红樱桃花如期绽放,引来八方赏花客。

  “既美又壮观,我们去年就来过,今年又来‘打卡’。”花海中,游客赏花、拍照的同时,不停发出感叹。

  一边是欢喜的赏花场景,一边是火热的春耕场面。纳雍县厍东关乡陶营村村民杨才貌这两天忙得不可开交,走村串户,指导樱桃种植户做好施肥、修枝、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确保樱桃树增产增收。

  “红了”樱桃枝,“富了”总溪河。近年来,玛瑙红樱桃已经成为纳雍县的主要产业之一,也是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据悉,目前纳雍已种植玛瑙红樱桃15万亩,连片分布在6个乡镇。

  “二月邀您来赏花,四月请您来品果,夏季畅游总溪河。”如今,总溪河畔集观赏、体验、度假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地最富民的支柱产业,每年接待游客达25万人次,小樱桃变成了富民大产业。

  把特色做强,将优势做大。“十四五”开局之年,贵州立足生态优势,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大做强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发挥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念好“山字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让特色资源优势不断转变成经济增长优势,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记者 吴采丽 吴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