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龙打开自家网店。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新华网贵阳10月14日电(记者向定杰)说起“村村通”和“通村村”,30岁的苗族小伙余玉龙经常会把两者弄混。

  2015年底,余玉龙的家乡——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通客运,这是“村村通”。

  次年初,听闻当地正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原本一直在广东打工的余玉龙,决心留下来创业。

  也是这一年初,一个旨在解决农村出行难、货运物流难,名为“通村村”的智慧交通项目在雷山县萌芽。

  “以前没想过我们偏远的山区也能有电商,因为物流太不方便了。”如今在丹江镇干皎村开网店已经3年多的余玉龙笑着说,是“村村通”和“通村村”让这一切变为了可能。

余玉龙的家乡贵州省雷山县城区兴起的快递物流街。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记者看到,尽管余玉龙租的路边门面不到80平方米,但“五脏俱全”,除了放着电脑、打印机、茶几外,还有用于手机直播的三脚架、补光灯,以及摆着特色农产品的货架和一间包装室。

  烧上热水,余玉龙介绍起店里“爆款”——银球茶。这种产自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茶叶,干净无污染,茶叶被手工捏成了一个个直径为18—20毫米的圆球,球体表面呈银灰色。

  “早上成交了4单,今年到目前的销售额有63万多元。”余玉龙一边点开自己淘宝上的“雷公山茶馆”网店页面一边说,自己和茶厂合作拿到批发价,再从销售收入中提成,一般2个点左右。

  他说,179元半斤装的银球茶很受消费者喜爱,曾发货到西藏和内蒙古等地。“每收到一个好评,心里就很开心。”一个人开一个店,既是老板又是员工的余玉龙说。

  从业以来,余玉龙也经历过不少挫折。“起初家人很不支持,觉得不务实。茶叶地域性强,别人要接受认可不容易。尽管做了很多推广,知名度仍有待提升。”他说。

  从起初免费培训、提供办公设备,到如今开拓货源、降低物流成本,来自政府的支持给余玉龙带来不少信心。“之前我们发货成本比较高,现在手机上下单,‘通村村’的客运车顺路就带货到物流园发走。”他说,当地一般快递发货到省外首重是15元,自己售卖的农产品只要8元,成本降低近一半。

  研发“通村村”的贵州智通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永安介绍,平台通过大数据将人、货、车三者供需高效调配,有效解决了快递进村难、农货出山难。

余玉龙在田间寻找冬荪菌。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据了解,“通村村”平台在每个村寨的服务站点都设有小件代理点。在手机上下单后,客运车辆顺路捎货,配送时间由原来的3至5天缩短到1天,每件配送成本由原来的5元至10元降低至2元。

  据雷山县交通运输局统计,当地借助“通村村”班次多、速度快等优势,将全县140余个村级电商服务点纳入平台统筹。截至目前,小件物流通达全县90%以上的行政村,全县小件快递运送达8.9万件次,成交量达102.5万余元。

  据雷山县电商办介绍,2018年,全县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3.68亿元,增速达438%,通过农村电商促进农产品上行增加销售,带动创业就业2000余人,脱贫150余户,被阿里巴巴列入全国首批10个电商脱贫样板县之一。今年5月,雷山还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以前尝试卖过杨梅、猪肉,但保鲜成本太高,今年和人合作种了500亩冬荪菌,准备再试试。”眼看目前物流效率越来越有保障,余玉龙又在谋划新的目标。此外,他也学着运营抖音账号,希望借助短视频更好地把山里的土特产推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