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州11月13日消息(记者周娴 通讯员石青青 杨家孟)长期以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岑松镇南岑村始终坚持“一个支部就是一面红旗”,结合自然资源优势,盘活林地资源,通过聚焦种植中药材,以“党建+”的利益联结新模式,与台江县南省村建立起“六共”的发展平台,带领着众乡亲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发展、振兴乡村的好路。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日,台江县萃文街道办事处的副主任李林静带领着台江南省村一支精兵强将来到岑松镇南岑村标准化种植南五味子及佛手推广试种项目基地进行共建支援。

村民们正在整理南五味子幼苗(央广网发 杨家孟 摄)

“这次我过来是因为南省和南岑两个村有一个支部共建,然后我就带着我们南省村的明星企业负责人、技术员,村里的党员代表,驻村工作队和23名劳务工人过来支援南岑村这个项目的初期建设。”李林静说,下一步还将加强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携手共筑小康。

通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台江县南省村与剑河县南岑村搭建起了“产业共谋、人才共育、技术共享、支部共建、党员共管、生态共治”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平台,形成了“党建共建、两南不难”的发展新格局。

剑河县岑松镇南岑村第一书记向明宣(右)在给村民发放南五味子幼苗(央广网发 杨家孟 摄)

“我们两个村都是组织部门的联系点,共建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党建为引领,让这两个村实现这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几个方面共同发展,通过党建支撑产业发展,让南岑村的老百姓确实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岑松镇南岑村第一书记向明宣说到。

除了与兄弟县的党建共建,南岑村还特别注重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激发该村基层党组织活力。2018年以来,该村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选好优质食用菌品种,发展以羊肚菌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产业,同时套种西瓜、蔬菜等农作物,带动该村98户村民实现脱贫增收。2021年,岑松镇南岑村被确定为省级特色林下经济发展示范村,规划种植林下中草药10000亩,南五味子正是第一期规划项目。

在剑河县南岑村南五味子种植基地,技术员(左三)在指导村民挖坑整地(央广网发 杨家孟 摄)

“我们南岑村种植五味子,我感到非常的有信心,我也流转了20亩土地加入基地,加上我在这里务工,一天有100块钱的收入,觉得还是蛮好的。”该村种植南五味子及佛手的项目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南岑村村民龚其勇就是其中之一。

加强党建是持续巩固党员和群众之间联系的血肉桥梁。近年来,剑河县岑松镇南岑村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创新区域化党建工作思路,以党建突破了单个村庄在统筹产业发展问题上的局限,集聚人才、资金、市场等要素,目前,该村南五味子种植基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完成了300亩的林下种植,并配套建成了5公里的机耕道。项目建成后可种植南五味子2000亩和佛手50亩,惠及南岑村239户1086人。”岑松镇南岑村驻村第一书记向明宣说。该基地以发展种植南五味子为主,通过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方式套种其他中药材,从而实现产业互补,一地多收。并通过产业分红,土地流转,劳动务工等方式,建立起互利共赢的利益共享机制,让老百姓实现持续增收。

谈到未来发展规划,向明宣告诉记者,下一步,南岑村将围绕示范种植区、摘体验区、旅游观光区、娱乐休闲区等全产业链,通过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打响乡村振兴的品牌,使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