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平桂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龙景玫瑰园。

  下图:平桂区羊头镇藕莲天下特色水生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

                                                                 贺州温泉景区。

                                                     平桂区玉石林景区。

  地处桂粤湘三省区交界处的贺州市平桂区,自古有“三湘入桂门户、八桂入粤要冲”美誉。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姑婆山、十八水、玉石林、紫云洞、贺州温泉等众多知名景区。

  平桂区的前身是平桂矿务局,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平桂区抓住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机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东融,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康养标兵;坚持创新,将废弃矿山建设成为文体旅小镇;坚持融合,推动农业与旅游互促发展;坚持突破,将民族非遗文化转化为脱贫致富资本,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9年11月,平桂区被授予“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诗境山水?休闲平桂”品牌逐渐打响,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1、从观光到康养

  元旦假日期间,位于平桂区黄田镇路花村的贺州温泉,一片热气腾腾,氤氲缭绕,聚集了不少游客。

  “今年冬天比较冷,我们全家专程来贺州泡温泉,感觉特别温暖。”来自广东肇庆市的游客张先生说。

  贺州温泉是广西十大温泉之一,水温常年达60摄氏度。自“冬游广西”活动开展以来,贺州温泉推出薄荷浴、艾叶浴等新泡法,吸引3万多人次前往平桂,来一场温暖的“泡汤之旅”。

  从贺州温泉往北走10公里,便到了华南最大天然氧吧——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姑婆山景区分布有仙姑寨、仙姑大草坪、仙姑瀑布等景观,素有“南国仙山”之美称。

  近年来,贺州市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对姑婆山景区实施“美容工程”。随着景观环境、公共设施、服务功能、市场环境、游览品质等方面大幅提升,姑婆山景区完成了“华丽升级”。

  “以前的姑婆山只能走一走、看一看,现在能够住下来细细体验、休闲度假了。”深圳游客卢女士不停夸赞。

  从景点到全域,从观光旅游到康养度假,这是平桂区旅游发展的“整体转向”。平桂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019年森林覆盖率为67.96%,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为91.5%。去年,平桂区被认定为“中国长寿之乡”,康养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

  去年11月1日“冬游广西”联合促销活动启动后,平桂区内所有收费A级景区实施区外游客免首道门票、广西籍游客半票的优惠政策,到2021年元月13日止,各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就达到30.16万人次,同比增长73%。

  2、从矿区到景区

  近日,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0广西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名单,位于平桂区的广西华千谷足球基地(足球小镇)喜获“广西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称号。

  广西华千谷足球基地(足球小镇)自建成以来,先后承办了广西超级联赛、广西青少年足球超级联赛、贺州市青少年锦标赛、贺州市“东融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系列赛事吸引了各地人员前来参赛、观赛,有效促进了平桂区“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

  “没想到风景优美的足球小镇,曾经是一片废弃的矿山。”了解足球小镇的发展史后,很多游客都不由感叹。

  平桂区有着两千多年的采冶矿史,曾被称为“华夏锡都”。经过常年的矿产开采,当地自然环境受到明显破坏。而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当地经济发展也逐渐陷入困境。

  为改变这种状况,平桂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及可持续发展工程,加强生态维系、资源保护、规划建设、开发管理等工作,全力打造生态健康产业。

  利用闲置多年的采场塌陷区和尾矿库,平桂区引资30亿元打造足球小镇,建成国际标准A级专业足球训练场地、5人制足球场、沙滩足球场、室内综合训练馆、运动康复疗养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如今的足球小镇,已成为华南地区有名的足球体育旅游胜地。

  平桂区有广西工业摇篮之称,拥有丰富的工业遗迹。其中西湾电厂街区内保留了民国时期的发电厂房、供变电站和建国初期的苏联专家楼、工会楼、苏式教堂和矿工住房,入选自治区历史文化街区名单。“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工业历史资源,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把平桂区打造成工业旅游胜地。”平桂区政府部门相关人士说。

  3、从种植到旅游

  当前,是马蹄的收获季节。平桂区6万多亩马蹄迎来丰收,田间地头处处可见村民挖马蹄的忙碌景象。

  在平桂区鹅塘镇栗木村,第三届紫云马蹄节正在举行。游客成群结队来到当地,当一回挖马蹄的“农夫”,品一回马蹄宴的风味,住一回紫云仙境的民宿,其乐融融。“我们都是第一次挖马蹄,感受到了收获的乐趣,孩子都不想走了。”来自湖南的游客余女士说。

  贺州市是全国最大的马蹄生产基地,而平桂区又是贺州马蹄的重要产区,马蹄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近年来,平桂区发挥“旅游+”功能,通过举办马蹄节等活动,发展乡村旅游,为农民创收带来新的增长点。

  “农业+旅游”已成为平桂区全域旅游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到夏季,平桂区羊头镇垒石村的藕莲天下特色水生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莲叶何田田,莲花红艳艳,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观光旅游。

  示范区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建设思路,推行“传统转现代”模式,将现代特色农业园区与旅游景区同步规划建设,打造集观光农业、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旅游园区,成为平桂区乃至贺州市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

  小桥流水、风光迤逦的小凉河流域,一度因环境脏乱差而蒙尘。近年来,平桂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狠抓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沿河村庄发展旅游,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凉河乡村旅游带。

  沿河信步而行,远远可望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龙景玫瑰园。入得园来,婚纱摄影、农事体验……一股浪漫休闲的气息弥漫四周,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令人沉醉。

  4、从非遗到致富

  长鼓敲起来,山歌唱起来,清茶端上来。去年11月27日,第三届贺州市平桂区马窝土瑶文化节开幕式在沙田镇马窝屯精彩上演。

  “这些表演都是原生态的,让我们感受到了瑶族文化的魅力。”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称赞道。此次“土瑶文化节”表演了瑶族长鼓舞《鼓动瑶山》、瑶族小组唱《瑶绣产业》、土瑶绝技表演《土瑶的力量》等众多节目,充分展现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平桂区“土瑶”,是瑶族的稀有支系,聚居在鹅塘镇和沙田镇的6个村寨里。“土瑶”村寨地处高寒山区,生存条件恶劣,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

  如何帮助“土瑶”村寨脱贫致富?平桂区党委、政府研究发现,当地“土瑶”的民族服饰、奇特婚俗、瑶医瑶药以及山歌唱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完好,且独具特色,这些都是文化旅游开发的稀缺资源。

  说干就干。平桂区投入资金,在鹅塘镇槽碓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举办森林音乐节;在狮东村大冲寨打造土瑶风情旅游,建设民俗博物馆;在鹅塘镇明梅顶开发“明梅顶”土瑶特色旅游项目。

  如今的狮东村,曾经只在本地村寨流传的迎客歌、迎客酒、竹制工艺、长桌宴等瑶族非遗文化,已成功转化为发展资源。吃糠吐火、烈火烧身等非遗民间绝技,经文旅部门包装提升以后,更是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节目。而黑茶、黑茶酒等产品的走俏,也让当地瑶族富余劳动力直接成为旅游商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

  得益于旅游开发,“土瑶”聚居区的槽碓村、明梅村、金竹村2019年顺利脱贫,余下的大明村、新民村、狮东村2020年也成功摘帽。

  “下一步,我们将整合6个土瑶村的旅游项目,打造一个新型旅游综合体,让土瑶群众在乡村振兴中阔步前行。”平桂区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