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近日,2020年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风云榜单正式出炉,广西5个案例入选该榜单。其中,南宁市获评“2020年度中国高铁旅游名城”,“融水文旅扶贫五大模式”被列入“2020年度旅游扶贫典型案例”,“广西南丹:推动非遗文化活态保护与传承”被列入“2020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

  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的背景下,广西积极应对,创新发展,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助推广西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文旅活动,奋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区。为了进一步展现广西文旅的新形象,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推出“奋进的广西文旅”系列报道,在广西5个经典文旅营销案例中,选取高铁、非遗、文旅扶贫三个角度,以点带面进行全方位报道。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报道:汽车从南宁沿着高速公路向东南方向出发,行驶4个多小时,便到了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

  融水县位于广西北部,黔桂交界处,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苗族自治县,聚居着苗、瑶、侗等13个民族,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深度贫困县。

  山清水秀、洞奇物美的融水风景独好。但如何让好风景变成“钱景”,让“开门见景”的融水县,开辟出一条具有融水特色的旅游脱贫致富路线?“开拓全域旅游新模式,实现旅游与扶贫深度融合。”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周卫军给出了答案。

  在唱唱跳跳中脱贫了

   

  梦呜苗寨景区门口 摄影 尚天宇

  位于融水县双龙沟景区的梦呜苗寨,是融水县着力打造的旅游扶贫示范点。它以生态搬迁的方式,从大山里整体搬出苗寨木楼,在景区内还原了近百栋原生态纯木结构吊脚楼,形成景区独有的苗寨景观。

  多彩的民族文化,与生俱来的表演禀赋,使苗族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唱歌跳舞远比说话自信。

  梦呜苗寨景区结合苗寨人民天生能歌善舞的天赋,通过聘请柳州市艺术剧团的导演对农户进行整合培训,耗资3000万元,打造大型苗族文化实景演出《苗魅》,实现苗族文化的就地传承发展。整台演出时长为75分钟,参演人员多达150多名,主要由当地贫困户和一些景区的职工构成。他们“穿上戏服是演员,脱下戏服是社员”,表演节目成为他们增加收入的最重要渠道之一。

   

  观众与表演团队一起跳竹竿舞 摄影 郑肖君

  苗族青年韦妹花是梦呜苗寨演艺部的一名唱跳演员,依靠在景区表演节目,每月她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但在此之前,韦妹花一家生活条件并不乐观。

  2016年,韦妹花家因病致贫,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4口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对于如何脱贫,怎么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的日子,韦妹花一筹莫展:“我一点主意也没有。”

  就在这时,当地旅游产业扶贫出现了,如同雪中送炭。得知梦鸣苗寨招募唱跳演员,韦妹花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出家门,从杆洞乡锦洞村搬到梦呜苗寨,当起了唱跳演员。2018年6月,韦妹花加入了梦呜苗寨的演艺团队,唱起了歌,跳起了舞,每年参加演出能挣到3万元左右。

  尝到甜头后的韦妹花,还鼓励自己的丈夫潘星拾一起来到景区工作,之后潘星拾被安排到景区的扶贫管理办公室上班,成为景区的“管理人员”,每月工资3000元。

  2018年,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韦妹花家脱贫了。“我和老公一起在景区上班,家里的条件改善了,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了。”韦妹花开心地说道。

  截至目前,梦呜苗寨已经入住了14户像潘星拾、韦妹花家这样的苗族贫困家庭,景区为他们提供工程维护、绿化保洁、游乐设施管理、田园管理和民俗表演等工作岗位,保证每个贫困家庭都有稳定的工资收入,还解决了住房问题,此外,孩子的就学条件、老人的就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贫困户还可以通过销售民族手工艺品、为游客表演民族歌舞,提供打同年、品油茶、簸箕宴等特色服务,多渠道增加收入。

  

  在梦呜苗寨景区表演的苗族老人 摄影 郑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