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绿色坚守 桂林山水灵动亮丽

2019-06-18 16:17:00来源:
       央广网桂林6月19日消息(记者 刘发丁)迄今已有2100多年建城史的桂林,山水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异彩纷呈。在诸多文化中,山水文化为本,其核心是漓江,漓江是源,是魂。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奋力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城市为目标,做到桂林山水既不失农耕文明的“和谐因子”,又消除工业文明中的“破坏因子”,还注入生态文明的“活力因子”。绿色坚守,力度巨大,成就斐然。
桂林山水,世界之美
       桂林,美丽中国的一颗璀璨明珠。山水甲天下,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漓江,桂林山水的精灵,飘动在绿色秀美的家园,哺育着勤劳的桂林人,接纳世界人民赞赏的目光和欣喜的欢笑。改革开放以来,桂林每年接待海外游客的数量,居全国城市前十位;有160多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政要慕名到访,游览了漓江。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之美,美在山与水相得益彰,美在人与景相互交融,她呈现的是农耕文明时代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漓江保护,兹体事大
       桂林山水,特别是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早在1973年邓小平就指出:为了发展生产,把漓江污染,把环境破坏了,是功不抵过。随后,国务院下发了《尽快恢复并很好保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貌的决定》。桂林以壮士断腕之决心,主动关、停、并、转、迁了60多家污染严重的工厂,开始启动漓江综合治理工程。
       201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广西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漓江的生态建设与科学保护,兹体事大”“漓江不仅属于桂林人民,属于广西人民和全国人民,也是属于世界的,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财富,我们都要很好地去呵护它”“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保护好广西良好的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桂林人牢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嘱托,以生态立市为根本,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把以保护漓江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桂林人逐步形成了共识:保护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桂林才能生存和发展。肩负国家使命,桂林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市委市政府在“加快建设新城,疏解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富裕和谐桂林”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探索,走出了一条保护漓江、改善生态、发展经济、惠及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桂林人持之以恒的绿色坚守。
绿色坚守,持之以恒
       生态立市的举措有:改革创新、铁腕治污、依法治理。
       创新漓江管理和经营体制机制。以《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25)》为依据, “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从综合整治漓江入手,开启力度空前的漓江管理体制改革。成立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统筹推进漓江流域保护、建设、开发、利用。
       把保护漓江生态纳入法治轨道。颁布广西首部地方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启动实施漓江综合执法、长效保洁等制度改革,建立网格化、信息化、一体化、协同化的执法平台,全面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对漓江风景区生态环境进行“水、陆、空”全方位监管。
       以产业转型升级破解漓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为统揽,科学规划漓江沿岸产业带布局,建设有利于保护漓江生态的三大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及生物制品、生态食品等绿色环保产业。
       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市里四大班子等党政机关撤出漓江核心区域,释放漓江沿岸老城区的环境压力。
       投入70亿元,推进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实施漓江截污治污工程,已全面整治漓江城市段7条溪河、46个片区,并向市区周边及漓江支流推进,有效遏制了污水直排漓江现象,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9%,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建立漓江游船环保准入标准,游船全面提档升级。推动漓江旅游票制改革,探索建立一套统筹地方、经营者、沿岸群众等各方利益的新机制。对漓江排筏进行“限量化、公司化”专项治理,景区排筏从3500多艘减少到1000艘以内,并全部纳入整合组建的2家景区公司规范管理,解决了多年难治的顽疾。
       实施漓江城市段洲岛环境综合整治,对伏龙洲等洲岛实施生态修复。拆除市区沿岸及河洲餐馆的违规搭建,漓江城市干流及上游水库全面禁止网箱养鱼。
       建成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解决了枯水期漓江水位过低的生态及旅游问题。
       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严格保护漓江水源。关、停、拆除漓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全部采石场,复绿山体面积136万平方米。
       建成漓江东岸百里生态示范带,加速推进西岸桂林至阳朔公路旅游休闲带。
       水是城市的灵气,是城市的血脉。如何做活水的文章?桂林把“两江四湖”打通连接起来,形成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城交融”的山水自然景观和城市旅游新业态。随后又建成“两江四湖”二期连通水系,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和城市品位。接着,又将之与全长21公里的临桂新区环城水系连成一体,与秦代古运河灵渠延伸的唐代古桂柳运河及会仙湿地修复、打通、相连,城市血脉不断疏通、畅通,城市灵气得到滋养,形成新老城区两个“两江四湖”相呼应、长江珠江水系相贯通的大桂林水城体系,从根本上改善了桂林城市生态,形成了新的休闲旅游业态集聚区,桂林的颜值和品位不断提升,“山、水、城”和谐共生。
       漓江,桂林人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所有国家考核水流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II类标准,水环境质量一直稳居全国前列。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42%提高到2017年的70.91%,漓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80.46%,城市绿化覆盖率40.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68平方米,在城市环境整治定量考核中连续5年荣获全国第一。
最美河流,名利双收
       多年来的生态觉醒和努力,让桂林“名利双收”。
       百姓点赞。漓江沿岸所有12个乡镇全面完成改造提升,建成休闲绿道100多公里,打造了以漓江两岸生态旅游示范带为代表的8条乡村生态景观精品线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年收入达300亿元,人民群众成为生态文明红利的第一分享人。
       游客点赞。桂林被誉为宜居宜游城市,象鼻山多次入选全国十大“最美赏月地”。
       世界点赞。2013年,CNN把漓江列入“全球15条最美河流”。2014年,漓江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地貌,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漓江风景名胜区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之一。
       桂林先后获得“中华环境奖”“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十佳绿色城市”“全国区域环境质量和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双十佳城市”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
       2012年11月,桂林成为国务院确定建设的国际旅游胜地。2016年,桂林漓江跻身“中国绿色旅游示范基地”。2018年2月,桂林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桂林还被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城市。
       天然水吧,天然氧吧。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今日之桂林,今日之漓江,山青水碧,绿意流淌,青春亮丽!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啊!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编辑: 张垒

绿色坚守 桂林山水灵动亮丽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奋力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城市为目标,做到桂林山水既不失农耕文明的“和谐因子”,又消除工业文明中的“破坏因子”,还注入生态文明的“活力因子”。绿色坚守,力度巨大,成就斐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