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柳州7月7日消息(记者唐志强)“我们的党建设了100年,期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多少有识之士为之牺牲。”近日,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柳州机务段离休干部谭振维谈到自己过去的经历时说道。

  谭振维,1947年加入嫩江军区独立三团宣传队,曾担任部队里的文化教员、宣传员和青年干事等职务;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随铁道兵一师一团部队前往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参与到清川江大桥的抢修工作中,获得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章”“朝鲜军功章”等奖项。

柳州机务段离休干部谭振维(央广网发 柳州机务段供图)

  争分夺秒,抢修清川江大桥

  1950年底,铁道兵大部队跨过鸭绿江,赶赴抗美援朝的战场。当时,敌军气焰十分嚣张,凭借着在经济、技术、军事上的优势,利用飞机、大炮等武器不断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实施狂轰滥炸。作为铁道兵,谭振维与战友们日夜奋战修复被敌军反复炸毁的桥梁。

铁道兵战时抢修画面(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当时,谭振维所在的部队负责守护清川江大桥,这座大桥是朝鲜北部重要的交通要塞,更是连接抗美援朝战争前线和后方的主动脉,抢修桥梁工作极其危险而艰苦。

  铁道兵们通宵达旦地钉制、捆扎木排架子,把做好的架子和运来的钢轨统统抬进山洞里堆放好。每当大桥被炸塌,经技术员测量并确定需要架子数量后,他们立即合力将架子和钢轨从山洞里扛出来,从河底把一个个架子摞起来。等所有临时墩子搭建完,再把钢轨铺上去,临时的大桥就铺设好了。

  在山洞里准备已久的火车开上桥时,只能以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通过。载满军用物资的火车行驶在上面,压得铁路“咔咔”直响,感觉钢轨随时都有可能折断。

  谭振维清楚地记得,志愿军在白岭川大桥专门派了一个营的兵力驻扎守护,与敌军展开拉锯战:敌炸我修,奋战了56个昼夜。

  一台相机,记录战时珍贵画面

  作为队里的宣传员,除了宣传上级所下发的战时指示与政策,谭振维也用战时为数不多的相机记录着当时战友们的作战生活。在与敌军作战期间,谭振维所在的部队从敌军手中缴获了一台日本制蔡司镜头的迭盒式照相机。师政治部将这台相机作为奖励赠与给谭振维所在的团政治处,此后,谭振维就用这台相机记录着战友们的作战英姿和英勇面孔,留下了无数战时的珍贵画面。

  不幸的是,不少谭振维所拍摄的战友在战争中或牺牲或走散,导致谭振维手中还有100多张拍摄的照片无法送出。“我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拍摄了很多战友的照片,却没有将它们送出去。”谭振维说。

  

谭振维拍摄的照片(央广网发 何俊儒摄)

  

谭振维拍摄的照片(央广网发 何俊儒摄)

  谭振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就是自己和焦乃積、马英、张震等五位战友在朝鲜的一片玉米地里所拍摄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在遭遇敌军轰炸后,五人在匆忙之中所拍摄的。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谭振维说:“没想到这一晃这么多年就过去了,我觉得自己的一生是没有虚度和浪费的,也很荣幸能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伟大的祖国。”

  耳熏目染,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虽然抗美援朝已经结束,但在抵御外敌时不怕艰难、愈战愈勇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谭振维在后来柳州机务段的工作中不怕辛苦,敢为人先。同时,他身上的这种红色精神也在影响着身边的家人。

  谭振维翻阅过去拍摄的照片(央广网发 何俊儒摄)

  2021年5月,谭振维的外甥女卢俊竹在参加学校的讲故事比赛时,以谭振维的经历作为自己的故事素材,向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讲述谭振维的过往,获得了学校讲故事比赛的特等奖。谈到自己的姨爷爷,卢俊竹骄傲地说:“他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们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不怕困难,认真学习。我要时刻以姨爷爷的事迹激励自己,当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除了外甥女,谭振维的孙女谢丽莎也在他的影响之下,加入了共青团,并以谭振维的经历激励着自己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当我碰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爷爷身上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并以此激励我迎难而上”谢丽莎说。

  初心不变,我心向党。身为党员的谭振维也向后辈党员们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后辈党员们向前辈们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