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南锣鼓巷的正确打开方式!我们逛的是文化

2017-02-24 10:50:00来源:中国交通广播

北京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从古至今,这里住过无数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这里是中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这里也是许多时尚杂志争相报道的热点。这里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融合的地方——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几乎可以说是所有来北京的人的必游之地,可是旅人总是匆匆一瞥,你真的知道,这星罗棋布的“蜈蚣街”里究竟藏着多少秘密么?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南锣鼓巷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早在元代就建成了,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先奉上一张今天我们游览的路线图,看到小星星了没~我们一起出发吧!

 

 

从南门一进来先向东走,首先到炒豆胡同走一圈。初听这个名字,只是奇怪这炒豆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小传说。相传从前玉帝因玉河龙王私自降雨,因此被困在这里,并下旨什么时候金豆开花了,就放了龙王。但这条龙其实是条好龙,一直在这里帮助百姓,护佑一方平安。此地百姓百姓都想想帮助龙王,有位张老太,买了玉米豆拿回家中用旺火在铁锅中炒,很快买去的玉米豆被炒成金灿灿的玉米花,金豆果然开了花,玉帝也就依照承诺放了龙王,这便成了炒豆胡同的由来。

 

炒豆胡同里,还住着一位王爷,这为王爷就是晚清名将——僧格林沁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二十六代孙。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可以说军功卓著。

 

古人门前的石鼓往往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僧王府”门前的这个更是珍贵。选料是非常考究的汉白玉,上面雕刻着二龙戏珠的纹样,更是显得宅子主人威风凛凛。

 

沿着主街向西走,我们来到了雨儿胡同。这条胡同上主要分布着几个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而我们带您看的正是近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故居。 据传此宅本来是清代中晚期内务府一总管大臣的宅子,后分割出售。新中国成立后由文化部购买,作为画家齐白石的住所。但是老人思念在西城的旧居,在此住了不长时间便迁回西城,此地便改为齐白石纪念馆

 

 

 

进到齐白石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子里矗立着的一尊白石老人的雕像,仙风道骨令人敬畏。

 

 

再向里面走,就到了齐白石先生生活的区域了。大大的桌子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卧室简洁干净,厅堂里挂着一幅寓意吉祥的寿桃图。

 

 

 

说起齐白石,就不得不提到其堪称一绝的画虾功力。齐白石的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虾草。齐白石自幼就在塘边玩,自此便开始了与“虾”之间的缘分。为了画好虾,齐白石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以便更好的观察。可即使是这样白石老人到60岁画家仅是相似却不够“活”,68岁对虾的画法进行了重大改造,虾头虾身加重,虾眼改小,到了71岁时才完成了画虾最后的改造。经过不断的努力,齐白石笔下的虾,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跃然纸上,活灵活现。白石老人也终于欣慰的说:“白石翁写生十年,方得如生”。

 

 

在老一辈的艺术大家身上我们还能看到的是可贵的民族气节。1940年,为拒绝敌伪人员讹诈要画,齐白石在门口贴出:“中外长官,要买白石之画者,勇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

 

 

 

 

 

与雨儿胡同相对的东边的巷子叫东棉花胡同,之所以加个“东”是为了与西城区的那条“棉花胡同”区分开来。巷子的巷口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央戏剧学院了。这所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4月10日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49年12月,中央戏剧学院正式开办。1950年4月2日,召开了中央戏剧学院成立大会,毛泽东主席起笔题写校名。这里培养了中国一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都曾在这里学习生活。

 

 

 

 

正值艺考之际,我们在校门口遇到了不少送考的家长,我们也预祝所有的艺考生,都能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

 

 

 

 

 

位于帽儿胡同的可园是光绪年间大学士文煜的宅第花园花园落成于1861年,始建时仿苏州拙政园狮子林,名可园”,约占地4亩,南北长不过100米,东西宽不过30米,虽然不很大,但疏朗有致,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

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

 

 

 

继续向北,就到了后圆恩寺胡同。而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茅盾先生就在这条胡同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茅盾故居是一处典型的四合院,一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门内影壁上邓颖超亲题的“茅盾故居”四个大字。

 

 

再向里面走,错落有致的小院慢慢展现在眼前,高大的葡萄架,花坛里的石榴树以及树下鱼缸,正应了老北京的那句俗语“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

 

 

 

 

茅盾先生逝世后,前院开设了两个陈列室,展出茅盾先生包括手稿、信件、手记和茅盾主编过的文学刊物等,共400余件。

 

 

茅盾先生的在文学方面的天赋,从小就展露出来了,他小时候的作文就得到了老师极高的评价。

 

 

起初,茅盾先生的笔名并非茅盾,而是“矛盾”,百家姓里是不存在这个“矛”姓的,当时为了保护身为共产党员的茅盾先生不被敌人发现并迫害,叶圣陶先生将矛盾改为了“茅盾”。

 

 

绕到后院,这里是茅盾先生生前主要居住的宅子。茅盾先生于1949年被任命为中国的第一任文化部长,同年,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以及中国文学工作者学会(后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可以说是身兼数职,然而从他起居设施来看,先生的生活里处处体现着简谱的生活作风。

 

 

有趣的是,茅盾先生在生活中也是个十分严谨的人,他的书本、纸笔、甚至是药瓶都要放在固定的位置上。

 

 

相比茅盾故居的简谱,同在后圆恩寺胡同里的“蒋介石行辕”却是极尽奢华的。这处宅院位于后圆恩寺胡同7号是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建筑。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载旉(fū)的府邸,建筑为中西合璧式,既有四合院,又有西洋楼房,还有很大的花园。园中有西式拱形圆亭、喷泉,又有来自圆明园的刻石,同样是中西合璧。

 

 

这么富丽堂皇的宅子,而且用的起圆明园的石雕,也和主人的身份有关,相传这里曾经是清朝庆亲王奕劻次子的府邸。当时这位亲王可以说是权倾朝野,家财万贯,而且贪婪狠毒。而他的这个二儿子则是地地道道的败家子,当时人称“风月场上的魁首,赌博局中的豪客”。而这座宅院,就是他为了讨京城名妓“红宝宝”的欢心特意建造的。但是没过几年呢,这位少爷就因为赌债将这宅子输给了他人。后来这所宅子也是几易其主,民国时曾卖给法国人,抗战胜利后,从1945年12月到1949年1月,这里成为蒋介石的行辕。解放后,此处曾先后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处、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友好宾馆,直到现在还能依稀看到友好宾馆的牌子

我们的南锣古巷探秘之旅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觉得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呢,从前没有注意到的小巷子里竟有这么多玄机,还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希望下一次大家再和三五好友来到南锣鼓巷,也能到这些特别的胡同中,感受古老文化特有的魅力!

实习编辑 姜彤

编辑:韩慧竹

主编:鹿馨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或与我们互动,请关注:

新浪微博:@中国交通广播

微信公众号:中国交通广播 或 中国交通广播服务号

新媒体合作:010-83110996转137

编辑: 冯铮

南锣鼓巷的正确打开方式!我们逛的是文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