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交广会客厅》报道:一个防护马甲、一支笔、一个笔记本,马健现场施工的“三件套”,也是他从入路到现在一直领先于人的制胜法宝。

2016年,马健来到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公司所属的三晋开发公司,开始了入职培训。每天住着舒服的单身公寓,吃着好吃的饭菜,让他开始对生活和工作充满着美好的向往。

然而实习期结束后,马健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3月,马健开始了第一次施工项目的跟进。为了保障施工进度,他从原来公司舒适的单身宿舍搬进了南同蒲铁路框构桥顶进工程施工现场的“活动板房”,加之现场高强度的施工作业,这种巨大的落差,让马健陷入了迷茫。

当看到陷入迷茫、态度消极的马健,老师傅们着急了。于是他们总会在工作、用餐、散步过程中,安慰鼓励他:“小娃儿,不要着急,慢慢来,咱们主要就是搞铁路桥梁建设的,施工现场就是这样,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不懂就问,大家很好相处的。”老师傅们的关爱,温暖了马健,也为迷途中的他梳理了思绪,指明了方向。很快,在老师傅们的指导和帮助下,马健开始积极调整状态。

随着工程项目的推进,马健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每天都能遇到新事物、新工艺、新名词,而自己又很难准确记忆现场中学到的点点滴滴。于是马健捡起了学生时代的习惯,一支笔、一个小笔记本,再加上防护马甲,成了他在施工现场的“掌中宝”。于是不管走到哪里,大家都能看到马健身穿马甲,拿着本记录的样子。而且时至今日,他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

就这样,初入职场一年,马健在老师傅们的帮助和鼓励下,逐渐适应了工作岗位,而且掌握了不少诸如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工艺流程、D型便梁安装步骤等框构桥顶进施工中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这成了他快速成长的基石。

20184月,三晋开发公司开始实施运城市上跨南同蒲铁路高架桥主桥施工项目,该项目是太原局集团公司首次大规模的挂篮施工,仅主桥施工周期就长达一年半。马健因认真实干、业绩突出成功当选项目管理成员,而这也成为他成长路上的转折点。

项目前期,马健主动参加各类方案讨论会,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逐步掌握了工程概况、施工流程,这为后期现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项目开始后,马健更是主动参与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从基坑开挖、桩基础浇筑到标准节段施工、中跨合拢,他亲自跟进施工细节,做到事无巨细。此外,为了更好的推进施工项目,马健还负责工程合同、验工计价、付款手续办理等重点工作,经常乘坐火车往返于太原、运城、大同等地,直至项目结束。整个项目下来,马健瘦了一圈,而他也成为了大家眼中的佼佼者,同事们都不住的夸他:“马健的转变还是挺大的,一个顶俩,什么都会。”

业务逐渐拔尖的他,得到了组织的肯定,于是一些重点项目的施工也开始出现了他的身影。

20205月,曹妃甸德厚铁路专用线项目进入关键时期,此条专线的开通对太原局集团公司复工复产、货运增量具有重大意义。马健又一次被委以重任。

每天凌晨五点半,天刚亮,马健就起床了。防护马甲、一支笔、一个小笔记本,收拾好这些东西,他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工作任务、项目进展情况、现场重难点、工作小结,这些都是他记录的重点,而当这些都记录完成时,一天的施工才结束,此时的天早已黑透了。可闲不住的他,又不辞辛劳地回到驻地对着施工图纸、现场布置图研究起了明天的施工任务。正是靠着他这种不怕吃苦的敬业精神,德厚铁路专用线项目顺利完成。

春运前夕,为确保唐山滦县转体桥代建工程能提前完工,马健再次收拾好他的“三件套”赶赴了现场……

“在最艰苦的环境里锻炼,在最艰难的项目中成长。”这是马健扎根施工一线总结出来的。也正是靠着这种不怕吃苦、努力钻研的精神,让马健得到了多项荣誉,成为了全局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

面对荣誉时,马健却谦虚地说:“作为一个新人,我做的还不够,我还得继续磨炼意志,多炼本领,争取取得很多的成就”

中国交通广播记者:高雅, 通讯员:张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