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交广会客厅》报道:1017日一大早, 50岁的纪文化又开始和他雇的几个村民给鹅舍里的7000多只大鹅投食了。

这是纪文化今年养的第三批鹅,也是最后一批,再过10多天就可以出栏了。“这些鹅都卖出去,老纪今年稳挣20多万!”熟悉他的人偷偷给他算了一笔账。

老纪养大鹅是从2017年开始的。

当年4月份,老纪所在的省级贫困村黑龙江省绥棱县泥尔河乡卫星村,成为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对象。深入调研后,这家铁路企业决定投入专项资金,以“村集体集中养+贫困户分散养+专家指导+企业员工消费回收”的模式,在卫星村推动养鹅产业扶贫脱困。

“养不活咋办,不白忙活一场?”“不如直接发钱了!”没想到,面对市场前景看好的肉鹅养殖产业,贫困户们脸上却写满了“难”字。

就在村民们议论纷纷时,每次开扶贫动员会都站在角落里的纪文化觉得这事儿靠谱,决定多养一些试一试。

很快,哈铁扶贫工作队就给贫困户每家免费提供了50只鹅雏。老纪从几家养殖意愿不强的贫困户手中转接一些,自己又外购一些,一共养了600只鹅雏。上秋,老纪上交给扶贫工作队回收的成鹅达到550只,去掉成本,纯收入超过2万,当年实现脱贫。

尝到甜头儿的老纪,第二年加大了外购鹅雏量,又将临近村东小河的一处闲置农舍租下来,将鹅群扩大到2000只。早晚喂鹅,白天放鹅,辛苦一年,上秋成活率在95%以上,老纪养大鹅,摸出了门道。

老纪其实很能干,多年在外打工,还做过小生意。但前几年父亲病逝,母亲患脑梗必须有人照顾,离异单身的他,没了打工收入,还得偿还债务,成为了村里的贫困户。

“有了国家扶贫的好政策,还有扶贫工作队领着咱们干,那还等啥呀?”老纪身上多年憋着没处使的劲儿,这回可用上了。第三年,他承包了村集体的养鹅场,养鹅规模达到5000只。

老纪没日没夜地跟鹅雏摸爬滚打在一起,到年底一算账,纯利润竟超过了10万元,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鹅脱贫致富能人。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老纪敢想敢干勤劳致富的故事,打动了绥棱县一位女教师的芳心,两人因此喜结良缘。

今年初夏,新冠肺炎疫情平稳后,老纪再次扩大养殖规模,将鹅舍扩大到三处九棚,自己育雏,分三批共计养殖2.2万只鹅雏。虽然最后一批仔鹅成长关键期遭遇台风带来的持续降雨,死亡率高了一些,但全年能出栏1.9万只成品鹅,仍让他收获颇丰。

不算建鹅棚时的临时用工,老纪长期雇佣了4位不能外出打工的村民,帮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明年争取成立一个合作社,带领更多乡亲养鹅致富。咱们规模上去了,和人家来收鹅的谈判底气也足呀,咱们也过过老板瘾……”面对前来走访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纪文化笑得很开心。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 通讯员:刘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