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速度早高峰》报道:127830分,唐山开往临汾方向的K865次列车刚刚驶入平遥站,旅客们对车轮碾压钢轨发出的阵阵“轰隆”声显得司空见惯,没有人会专门对这种“声音”去欣赏解读。然而就从列车驶入车站的那一刻起,太原工务段介休探伤二工长许国俊则用敏锐的双耳细细聆听,去感知“钢轨音乐”带给他的信息,并用焊缝探伤检查仪为钢轨做“B超”,诊断内部是否存在裂痕,排除列车脱轨隐患。

据许国俊介绍,南同蒲线上开行的客货列车多,冬季早晚温差大,钢轨内部出现裂纹或者核伤的概率增大,由于钢轨探伤是利用探伤仪反射的超声波来发现判断钢轨内部是否完好,因此每次探伤作业对探伤工的脑力、听力、眼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他们不仅要仔细倾听探伤仪发出的各种报警声音,还要时刻盯着探伤仪上的声波图像,然后进行综合分析,认真检查好每一寸钢轨。发现异常,就要推着仪器来回多检查几遍,如果经过大家复核确认钢轨内部有伤损,他们就会在钢轨上作出伤损的记号,通知相关线路车间及时更换伤轨。

今年38岁的许国俊,头上顶着多道“荣誉光环”。凭借多年对疑难伤损的钻研,苦练探伤业务技能,练就了辨伤识患的本领,他还先后获得了太原局集团公司“技术能手”“技能拔尖人才”称号。

每探伤一组焊缝接头就需要做10次深蹲,按每天每个作业班检查5公里钢轨计算,每人至少要做1600余次深蹲运动,每次下蹲需要5分钟,碰见疑难伤损等下蹲的时间更长,这对探伤工的腰功和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许国俊带领的16名探伤工,每个周期内,都会对南同蒲上下行线1200处焊缝检查一遍,任务十分艰巨。

许国俊所在的探伤工区承担着南同蒲上下线200公里客车通道正线,太谷至义安站间6个站场的钢轨母材和焊缝探伤检测任务,他们克服室外低温、劳动作业强度大等影响,凭着眼力、经验和责任心,共发现排除伤损隐患85处,无一次漏检错判,确保了客货列车运行安全。

中国交通广播记者: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