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甘肃图片新闻

静宁细巷乡中心小学 寄宿制学校的梦想
2011-08-31 09:56   来源:每日甘肃网    打印本页 关闭
    

静宁县细巷乡中心小学食堂学生们自己制作的黑板报

学生就餐,饭菜都是不限量供应

为保证饭菜质量,老师和同学们同用餐

  中广网兰州8月31日消息 8月29日下午,参加“革命老区行”的12名记者分成4批赶赴基层,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将与各自联系点的基层一线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本网记者和另外两名记者被分到平凉市静宁县细巷乡中心小学蹲点采访。

  2011年春天,细巷乡教育办撤并9所村小学的六年级到中心小学,在中心小学开展寄宿制试点,这在静宁县尚属首例。如今试点工作已经进行了半年多,这里的寄宿制办学开展的怎么样呢?

  从事教育工作18年的细巷乡教育办副主任张新胜记者一一诉说了这其中的破折,在他看来,创办寄宿制学校是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寄宿制学校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这能让娃娃们更好的学习。”

  “以前的村小学,得专门安排男老师教学”

  提起未撤并之前的村小学,张新胜一脸无奈:“在偏僻的村里教学,很麻烦。老师得常年驻守在那里,与外界沟通不方便,老师很容易感到孤独,尤其是年轻教师,不愿意在偏僻的乡村待着。”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位青岛海洋大学的年轻大学生毕业后考到这里当老师,因为常在深山里待着,虽然他多次安慰挽留,但干了半年多还是辞职了。这让张新胜感到压力,村小学生源有限,但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不得不多安排老师,“这其实也是资源浪费。安排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女老师的安全因素,只能安排男老师教学。”

  “在我们学校,老师也和学生同吃同住”

  今年细巷乡教育办撤并9所村小学的六年级到中心小学,开展寄宿制试点工作。对于寄宿的学生,吃住问题是我们最关注的。记者在细巷乡中心小学采访的时候,正值寄宿学生们吃晚饭。学生们拿着统一的餐具排队打饭。张新胜给记者介绍说,学生们的饭菜是不限量供应,一定要保证学生吃饱吃好,而且为了保证饭菜的质量,老师吃的饭菜是和学生一样。到了学生就寝的时候,宿舍里还会有生活老师24小时值班,确保学生的生活安全。“你们记者下基层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我们学校的老师也是和学生同吃同住。”张新胜打趣地说。

  寄宿制小学为留守儿童带来阳光

  细巷乡中心小学六年级有4个班,其中3个是寄宿班。班里的大部分学生家里离学校比较远,有的甚至需要步行2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寄宿制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来说,无异于解决了很多的困难,尤其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

  在细巷乡中心小学我们了解到,六年级3个寄宿班里就有23名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监督,而寄宿制学校的出现,让这些孩子的成长得到了良好保障。学校实行封闭化管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在老师们指导监督下,寄宿生都能自己叠被、清理房间、洗餐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尤其是留守儿童。”张新胜说。

  记者手记:

  副省长郝远曾指出,要坚持“四个集中”原则,进一步加快教育结构布局调整步伐,走教育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做好寄宿制校舍建设工作。细巷乡中心小学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路上正在一步步前行。在我们结束采访准备离开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吃完饭在看电视,食堂里不时传来孩子们天真的笑声。(记者 徐兴波)

整洁卫生的学生宿舍。

晚饭时间,值日学生自己动手抬饭菜到食堂。

学生们排队领饭。

责编:岳菲菲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