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甘肃分网 > 甘肃新闻 > 音频回放

央广网

甘肃网络媒体"党亲·暖村"走转改启动 感受精准扶贫带来新变化

2016-01-13 14:56:00 来源:央广网

 

尚为音视频播放器

武家大川村新修道路

媒体和平川区扶贫办、枣园乡镇领导座谈

平川区收支明白册

武家大川村图书室

  央广网兰州1月13日消息 (记者 孟永辉 甘肃台 李千)元旦刚过,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1月12号到13号,踏着一场冬雪,由甘肃省委网信办组织的“党亲·暖村”网络媒体走转改小组从白银到定西,走进村庄农户感受着一个个贫困地区对发展的渴望,一户户贫困人家对未来的期盼,也感受到甘肃精准扶贫带来的新变化。

  眼下,颗粒归仓,柴草归垛,正值农闲。走进白银市靖远县糜滩乡武家大川村,记者看到,多年泥泞不堪的村社主干道硬化了,进村入户的自来水也已经铺设完毕,几家村民也在宰杀自家喂养的猪准备迎接新年。村委会主任赵广环指着平整的通村主干道告诉记者,去年投资150万元建设的这条长6公里的土路硬化后,村民们出行也不用发愁了,地里种的农产品运输也方便了。

  武家大川村76户人家,全是移民。十几年前,村民何广告别会宁老家贫瘠的家园,搬到这个位于黄河边上的村子。虽说靠多年打工的积攒,他现在住上了新房,但是,和其他移民一样,他家人多地少,底子本身薄,加上父亲常年因病卧床,论起以后的“发展”,他也是一脸的 “愁肠”,什么原因,还是没有资金。

  对于许多贫困农民来说,家里没钱,小额贷款不够用,想多贷点又苦于没抵押物;多户联保信用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要找保人,找到了还要搭人情,贷款额度也不大。“无抵押”“无担保”,成了他们面临的“资本结”。

  针对农民贷款这一最大的“绊脚石”,去年以来,靖远县大胆探索,将村级扶贫互助社的财政扶贫资金“铺底”,通过会员缴纳会费、企业和致富带头人注资入股,形成基础资金,建立贫困村增信服务公司。

  贫困村增信服务公司将基础资金作为贫困户发展产业贷款担保金,与金融机构对接,将贷款额度放大10倍。不仅真正发挥了惠农贷款的“杠杆”“酵母”作用,实现互助金的“倍增”,而且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贷款时间短等突出问题。

  更重要的是,贫困村增信服务公司还创造性地采取反担保模式,通过将贫困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生产设施产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给公司,将这些“沉睡的资源”变为“流动的资本”,还培养了贫困户的信用意识。

武家大川村图书室

武家大川村电脑室

农民农闲时间培训电脑证书

  这一走在全省前列的金融扶贫改革创新,搭建起了商业银行、龙头企业、致富能人和贫困户互惠合作的全新融资平台,点燃了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前不久,何广就尝到了甜头。通过村里的增信服务公司担保,他用一天的时间从县农村信用社贷了2万元。何广对记者说,“去年养羊行情不大好。秋天收完玉米了,打算种两亩大棚蔬菜,目前大棚已经建好,等到春节过后便可以大干一场” 。

  冬日的阳光照耀大地,在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枣园村白耀丁家中,红红的火焰在铁皮炉子里跳跃,热乎乎的土坑上围坐着他一家子和联户干部欧志坚、驻村工作队长刘玉明。

  刘玉明、欧志坚拿着白耀丁家的“家庭收支明白册”,一项一项核实,一笔一笔算帐。今年已经脱贫,白耀丁和妻子马兴玭脸上写满笑意。

  刘玉明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从不记帐,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走家串户宣传政策,调查登记贫困户信息资料,发现大多数农户家里收入支出是一本糊涂帐,造成了生产、生活上的安排也很随意。区上针对这种实际,印制了《平川区家庭收支明白册》发放到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联户干部、驻村干部除了精心指导农户及时填写家庭收支情况,还帮助指导农户科学安排生产、合理开支。

  去年,平川区根据贫困人群的收入结构和支出情况,精心编印了《平川区家庭收支明白册》,全区最终识别出的3688户贫困户每户一册,既有利于联户干部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做好分析和跟踪服务工作,也有利于区上做好贫困户收入统计监测分析工作。为深入了解贫困户的详细情况,相关单位多次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认真倾听贫困群众需求,耐心询问每家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联扶干部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帐对比,出谋划策、制定帮扶计划,为帮扶工作精准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张磊磊

关键词: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