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精致文章
精致文章
汉柏唐槐话天水
中广网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晚唐,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的这首杂咏,可能是现存最早赞美天水古树的诗歌了。斗转星移间,一千二百多年悄然逝去。然而,杜诗中的那棵老树依旧丰姿绰约,威风不减,矗立于天水南郭寺的庭院当中。若非神和天地的恩赐造化,那就是天水地理气候和人文情怀的硕果了。

  我们今天已经确切的知道了杜诗中南郭寺“老树”的树龄,根据国家文物部门和权威人士用碳14法的测定,这棵古柏的年轮是二千五百年左右。由此推算,晚唐杜甫流寓秦州栖身南郭古寺时,这棵树也已是一千三百年的高龄了。难怪杜甫亲切地称它为“老树”。

  南郭寺的“春秋柏”,是以天水为文化和地理中心的陇右地区古树遗存的代表性文物,也是渭河中上游地区古文明成就的一个标志性文化符号。在这个地区城乡各地,至今仍然存活着名目众多的古树。以它们或伟大壮美,或亭亭玉立的形象,向我们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在蒙受荫护的同时心存敬仰和感恩。

  据我近十年来的考察和不完全统计,天水城乡各地,现今存活的树龄六百年以上的古树,大约有四百二十多棵。其中以天水为多数,约有二百二十多棵。以渭水为界,南部各地为多。其中生长在陇山林区的有二百多棵,生长在天水各城镇的有二百多棵。这些饱经沧桑和风雨洗礼,甚至老态龙钟的古树,向我们诠释着天水和陇右的历史,展示着天水和陇右的人文精神。历史人文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由天水古树引发的话题越来越多。渭河中上游以天水为中心和代表的陇右地区,作为中华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许多让我们思考的历史文化现象和课题。探讨古树众多及其象征和代表的文化内涵,可以让我们追溯往昔,守望未来。

  天地造化水作媒

  地理环境与人文精神是人类面对的永久课题,也是当代世界人类历史与文明研究的基础课题。生物依赖于地理气候构成的环境生息繁衍。天水地处北纬34°05′至35°10′,东经104°35′至106°44′之间,渭水贯穿全境。远古造山运动崛起的青藏高原和众多东西走向的山脉,让天水恰巧坐落在秦岭、贺兰山、岷山等山脉的交汇结合地带。在青藏高原,上个冰河时期形成的冰川,融化和发祥出流向东方的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水系。地处长江、黄河中上游的天水,地理气候与青藏高原和两大母亲水系密切相关。来自印度洋的湿热气流在经过秦岭和青藏高原的阻挡以后,才能软弱地进入这里。在西北方,极地和西伯利亚的寒流只有经过茫茫蒙古草原、沙漠和贺兰山、六盘山等山脉的持续减弱,才能到达这里。这就使得天水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稳定的地理气候环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近百年,天水的年平均气温总在10℃上下,年平均降水量约450至600毫米,无霜期一百八十多天。适中温和的气候,绵延纵横的丘陵山岳,使得天水和陇右地区基本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植物多样性的地带。悠悠渭水自西向东蜿蜒流过,沟通和调节,滋润和灌溉着两岸的黄土地。形成了天水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古往今来,人们说到天水的地理气候,都用风和日丽、林泉之地,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等溢美之词加以形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天水这座古树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而言,还须加上一句“一方水土养一方树”。树木的生长如同人的生存,有了适宜的环境,自然就有了丰富的滋养,也就有了健康长寿。细数天水六、七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汉柏唐槐,说它们得益于天地造化并不为过。
 
 
 



来源:SRC-504032946    责编:杨静      
精彩图片
2007年公祭伏羲大典
乐舞告祭
公祭伏羲大典彩排在大雨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