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发起“青春启航计划—老牛兄妹大学生创新创业公益项目”。

  为了展示青春启航计划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帮扶工作和成果,传播其社会意义,展现青年人追求创业梦想的良好风貌,动员更多的社会爱心力量共同支持青年人创新创业,《益说益听》特录制系列特别节目。
  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丰富他们的创业知识。“青春启航计划”组建了“青年双创特训营”,来自全国42所高校的50名创业大学生成功入选。
  第三期,我们从青春启航计划“青年双创特训营”邀请到了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刘炳华、中国石油大学的杨铭、天津大学的刘洋以及厦门理工学院的杨佳臻等四位学生代表,共话青春追梦人,如何建功新时代。
图:央广网公益频道主持人张梦可(左),青春启航计划“青年双创特训营”学生代表(右)
  精彩问答:
  主持人:各位同学开展的创业项目是什么内容?如何开始的呢?
  杨佳臻:我大三一年是在台湾做交换生,当时在台湾的时候周末会去文创公司实习。后来,自己创建了“洵花里”这个品牌。我们在大二的时候有一个小作业,在陈嘉庚先生的家乡,但是那边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流失了。那政府想要帮助他们去开发旅游文创街区,我们这个小作业就是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在那里办一个活动,第二个主题是如果在那边开个店或者运营一个公司,你要怎么运营?我们当时就是怀着一种理想,就觉得如果去一个地区,只是办了一场活动,我们并不能改变那里的现状,年轻人照样会流失。所以我们当时就想在那边做一家店要怎么运营。我去台湾的文创公司实习时,我们老师教会我文创一定要先活下来,所以他鼓励我们以这个主题去做文创。并且我们自己有个民宿,民宿就是为了养活我们自己。先谈现实,再谈理想,这是文创能发展下去最好的一个方向。
  杨铭:我现在在做的一件事情是基于石油文化的一个创新,因为我自己是学化工专业的。虽然听起来跟文化行业没有那么的相关,大家也可能对于石油这件事做文创觉得很惊讶。我是来自中国石油大学,作为一个工科背景很强的一所学校,我们自己的校园氛围里面会缺乏一种像文科类院校的很多文创产品,通过了解校史和一些知名校友的故事,我们就希望去打造这样一个石油文创的平台,通过我们学生的创意,把它转化成文创产品,去做二次传播,让社会大众对我们石油行业有一个重新认知,另外也希望通过文化和科技这样的方式为石油行业去赋能。
  刘炳华:我学的专业是采矿工程,目前在做一个关于矿山胶凝材料的项目,类似于水泥。当时我跟我们老师去江西省的一家矿山实习,实习时,我们就发现了他们这个矿,大家知道在传统行业他们都有些废弃物产生,有些会直接排放到那个农田里面去,造成了农田污染。其实废弃物还可以二次回收,再利用。所以,当时我就在想,这个废弃物我能不能通过一些技术给它转换一下,变成咱们可以用的东西,同时还可以保护环境。基于这个情况吧,我们团队研发出我们的一个新型胶凝材料,可以将这些废弃物给转化一下。
  刘洋:我做的项目是大学校园自媒体平台,是从生活信息发布到生活服务的一个平台。其实从大一刚刚入学我们是想在课余之外做一些兼职,当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发布平台,紧接着我自己就做了这么一个平台。给学生和企业做一个透明化的平台,让学生去找这份兼职或者发这个信息是更加透明化,更加容易。
  主持人:这次参加“青年双创特训营”,让你们收获了什么?
  杨铭:其实通过这三天的学习对于我来说,就是有一个针对于我自己的一个价值观重塑。首先老师根据他自己将近几十年的经验,会告诉我们真实的一些创业经验和操作方式。也给我们讲了很多我们未来会踩到的雷区,他会告诉我们说,这样的一些方式,可以尽可能去避免到这些事情。然后另外的就是在企业参访过程中,看到很多在成长中的创业公司,大家的一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大家未来将要去选择自己公司的价值观、自己公司的使命,包括自己公司未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等等这些都对我自己的心态有一个重新塑造,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收获。
  刘炳华:我们刚来的时候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开营仪式。然后一些比较重要的老师,还有同学们大家都在一起开营。我们上了一些包括企业的框架、关于企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还去参观了几家比较有实力的企业,进去他们企业内部去学习一些文化。我觉得对我影响很大,感觉特别好,因为他们都是相对做得比较出色的企业。我们还进行了路演,就是我们各个团队的项目,如果有想展示的可以上台给他们介绍。现场也有几位“互联网+”国赛的评委,非常专业,给我们进行现场点评,效果非常好。我也是觉得点评非常好,对我受益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