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鸡西87岁老人朱凤兰 她靠拾荒捐了7000元

2018-02-18 10:21:00来源:人民日报

  早晨8点刚过,黑龙江省鸡西市慈善总会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身着朴素的棉袄,头发花白,87岁的朱凤兰老人拎着一个布袋,急匆匆走到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李春毅面前。“老人家,您说说情况,看我们怎么帮帮您?”李春毅想着老人该是来慈善总会寻求救助的。“我不是来要帮助的,我是来捐钱的!”在李春毅惊讶的目光中,老人从布袋里掏出叠得方正平整的一沓钱来,外面用五六层报纸包着,一层层全部拆开后,终于露出了用皮套绑好的捐款,那是40张100元,与一堆5角、1元、10元……

  朱凤兰,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新建社区居民。家中5个子女,平日衣食无忧,本该颐养天年的她,却坚持每天拾荒、卖废品,一个瓶子两分钱,一件旧衣两元钱,就这样积少成多,去年年末,她将攒来的7000元积蓄,分两次,一分不留地捐给了慈善总会。

  捐善款:“我一点一点,一星期卖一回,卖的钱攒着,捐给慈善单位”

  星期天早上5点,朱凤兰老人已摸黑出了门。她的手里拖着两个大号行李箱,背上背着一个大号双肩包,吃力缓慢地往前走。上了公交车,乘了十站地,终于来到桥东旧物市场,开始摆摊售卖旧衣物。

  “我一点一点,一星期卖一回,卖的钱攒着,捐给慈善单位。”老人一边整理摊位,一边介绍着每一件旧物的由来,在包的最里边,露出一点牛奶和饼干,那是她为自己准备的午饭。

  “我们这个市场,属老太太最能坚持,她经常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一天得八九个小时呢!”徐守清也在旧物市场摆摊,俩人的摊位就挨在一起,几年来,她一直以为老人家里很贫困,摆摊是为了贴补家用。“这么长时间,她从没说过摆摊赚的钱是为了捐赠,真是太佩服她了!”

  2017年11月22日4500元,11月30日2500元,在鸡西市慈善总会,朱凤兰老人将省吃俭用、起早贪黑赚来的辛苦钱,毫不犹豫地捐了出去。“您也不容易,少捐点吧!”第二次见到老人时,李春毅和其他工作人员忍不住劝道。

  “你们得全收下,我条件挺好了,这钱能为那些困难的家庭解决一点问题。”有点耳背的老人,大声说道,“我看你们上次数钱费劲,提早上银行换好了,都是一百的,方便你们收着。”看着老人斑白的头发、满是皱纹的双手,李春毅接过了这沓沉甸甸的善款。

  做党员:“党员就得做党员的事儿,得为人民谋利益”

  87岁的朱凤兰老人说话有点颤,手有点抖,耳有点背,可一提到“共产党员”,她立刻来了精神头。“我是党员!”老人的自豪感呼之欲出,“党员就得做党员的事儿,得为人民谋利益。”

  自1955年入党,朱凤兰已有63年的党龄。“平时,我除了整理废品,就是爱看报纸、新闻。”在老人的桌上,总是放着报纸和书籍,最醒目的一本是《中国共产党章程》。

  “她总惦记着党费。上个月,我们刚把老人的党组织关系转到社区来,为了让她少跑点,党费交着方便。”朱凤兰所在社区主任武明安对记者说。

  “每天都要花五六个小时进行整理,只为让废品卖个好价钱。”在邻居们眼中,朱凤兰是个非常精细的人,用破的、吃剩的都不舍得扔,谁能想到,省吃俭用的她,会“阔绰”地捐出7000元积蓄。

  重身教:“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到感染,传递正能量”

  朱凤兰的5个子女均已成才,对母亲也十分孝顺。“我的妈妈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却教会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儿子刘经纬46岁,是一名大学教授。“最初发现妈妈总是拾废品,既心疼,又觉得没必要,曾经多次劝阻她,也惹得妈妈伤心落泪,现在想来是我没有理解她,尊重母亲的意愿就是最大的孝顺。”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吃不上饭。有一次家里只剩两斗米了,隔壁邻居过来找她借米,她竟分了大半给人家,转头跟我们说,能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得帮一把。”回忆母亲的点滴过往,他不禁动容。

  “老人捐助的善款太珍贵了,我们已经制定计划,准备捐给两名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生,等开学之后,会安排老人亲自将善款交到孩子们的手上,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到感染,传递正能量。”鸡西市慈善总会秘书长张国先对记者说。

  “我的愿望是,再攒3000元,凑上1万元,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身穿红棉袄,老人抿嘴一笑,说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方 圆)

编辑: 果君

鸡西87岁老人朱凤兰 她靠拾荒捐了7000元

早晨8点刚过,黑龙江省鸡西市慈善总会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