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扶贫看贵州:石漠化山区的脱贫思路和出路

2017-06-24 10:28: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扶贫看贵州:石漠化山区的脱贫思路和出路

  长顺代化镇蔬菜基地内工作的当地农民。 长轩 摄

  中新网长顺6月23日电 题:中国扶贫看贵州:石漠化山区的脱贫思路和出路

  作者 杨云

  贵州省长顺县代化镇境内多为岩溶低山区,坡地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水资源也极为缺乏,70%为深山区,石山区,贵州省级平乡镇之一。

  “石旮旯里生活的人更渴望脱贫。”代化镇斗蓬冲村摆孔村民组,土地贫瘠,地表水稀缺,耕作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一个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山窝,生存条件极差。

  因困而移,搬出“穷窝”,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之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贫困人口有效脱贫途径之一,通过山区农户“生态搬迁”,也可有效减缓当地的生态压力。

  2016年,长顺县积极实施易地扶贫工程,瞄准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山区“三山”地区贫困户,实施贫困村和灾害村整村整组搬迁。其中,分别在代化、广顺等乡镇建设易地扶贫安置点7个,建设住房累计170647.48平方米,搬迁贫困人口5572人。

  摆孔村民组在整组搬迁之列,村民陈家华一家也因为这次搬迁住进新民居。

  “住的是小青瓦、黄粉墙小楼,沥青路延伸到家门口,路灯、绿化跟县城里没什么两样。”陈家华家中,只见宽敞的房间干净整洁,堂屋内沙发、电视、冰箱等一应俱全。

  如今,在代化镇,一片新的移民新村拔地而起。搬迁出来的村民生活逐渐步入正常,老人们安详,孩子们欢乐,年轻人进城务工,家庭妇女也可以就近在园区打工,有种养殖技术的政府还帮扶发展。

  “这些蔬菜生长在代化,消费在贵阳或者更远的城市,成为都市人餐桌上的美食。”代化镇打傍组村民严松兰指着打傍蔬菜基地大棚内一垄垄的丝瓜、黄瓜说。

  她的身旁,60多名工人正忙着垄地、采摘、装箱等工作,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资料显示,长顺县打傍蔬菜种植基地项目总投资2.8亿元,规划面积2000亩。目前启动建设面积1000亩,涉及打傍、大塘等14个村民组413户1858人,会覆盖贫困户156户679人。

  严松兰曾经靠自己种菜、外出务工来养家糊口,得知村里建成了蔬菜基地后,选择回家发展。

  “都是干农活,身份不一样。一样是种菜,但现在是科技农民。”严松兰算了一笔账,以前自己种菜,一亩地一年最多也就收入四五百元(人民币),而现在在基地里每个月能拿到2400元的工资,如果是全勤,还能获得300元的全勤奖。

  “代化镇因为偏远和石漠化,未被大规模开发,无污染源,山地气候也适合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张海元指着一垄垄绿油油的蔬菜说,“这养不起人的石山区却是搞山地高效农业的好地方。”

  记者了解,目前可以采摘的6号大棚每个月可以采摘3次,每次可以采摘18000斤蔬菜,按照每斤3.5元的批发价销往贵阳市蔬菜品种批发区,直接供给贵阳市市场和超市。

  蔬菜的丰收让附近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现在基地固定就业的当地及搬迁村民已达到了60人。

  “将田土流转给企业种菜比过去自己种水稻强多了。”村民伍国勇说,“以前每亩田一年仅收200来公斤白米,除去种子、肥料、劳力,一年亩收不到500元;现在什么都不用管,流转给企业每年净收700元,3亩田流转加上老婆在园内打工,月收入2000多元。”

  代化的贫困引起了贵州官方的高度重视,并由省级领导定点包干代化脱贫攻坚,麻山腹地“脱贫攻势”更大力度展开。

  作为对口帮扶代化镇的贵阳市,精准识别代化镇贫困需求后,设计了从路网、工业园区、大数据产业、农业基地建设及融资14项帮扶计划。代化镇脱贫指挥部“把脉问诊”,分别从改善交通运输、石漠化治理、水资源建设、产业化调整等顶层设计“对症下药”,整合帮扶资源,调配扶贫力量,集中办好一批既能“吹糠见米”又能长远发展的群众“尝得到、看得见”的民生项目。

  漫步代化镇,山脚下一辆接一辆运送土石方的重型卡车络绎不绝,半山腰上炮声隆隆,一卷石漠化山区的“山乡巨变图”正徐徐展开。(完)

编辑: 葛成
关键词: 石漠化;中国扶贫;种菜;采摘;三山

中国扶贫看贵州:石漠化山区的脱贫思路和出路

题:中国扶贫看贵州:石漠化山区的脱贫思路和出路 2016年,长顺县积极实施易地扶贫工程,瞄准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山区“三山”地区贫困户,实施贫困村和灾害村整村整组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