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12日,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中国农机安全报社(中国农机化导报)联合主办的《扶贫攻坚·农机答卷——农机行业优秀扶贫案例》征集活动在北京启动,活动为完全公益属性,不收费、不接受赞助。活动启动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赠机助产·精准扶贫活动”已成功入选《扶贫攻坚·农机答卷——农机行业优秀扶贫案例》。

  央广网北京10月29日消息(记者方永磊  实习记者王红霞)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秉持这一校训,中国农业大学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农业农村重大战略需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在脱贫攻坚、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中主动谋划,积极作为。

(2019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调研团队在湖北省巴西坝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供图,央广网发。)

  从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工学院携手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开展“赠机助产·精准扶贫”活动,向湖北、湖南、江西、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等7个省份共捐赠28台价值265万元的烘干机,探索产教融合、农机化精准扶贫之路,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找准痛点 选择产后烘干环节进行帮扶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脱贫攻坚,重点也是发展产业。”作为这一活动的发起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敏丽表示,中国农业大学具有非常强的人才、科技、平台资源。以农产品产后处理为切入点,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农机产品,力图通过产后处理环节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为减少贫困人口、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做出贡献。

  贫困地区绝大多数是丘陵山区,农机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当地生产规模及产业特点。因此,中国农业大学选择上海三久NP-60H立式烘干机和SKS-480G卧式烘干机作为捐赠机型。NP-60H是6吨立式烘干机,主要用于烘干粮食作物;SKS-480G是3吨平床式烘干机,不仅可以烘粮食作物、种子,还可以烘油菜籽、油茶、大蒜、辣椒、核桃、果类、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具有小型化、多功能、适用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应丘陵山区的实际需要。

  为充分发挥捐赠农机的使用效益,在受赠对象的确定上,中国农业大学综合考虑了对烘干机需求的紧迫性、烘干机的区域适应性、受赠对象对烘干机的认识与文化素质、受赠对象在当地的带动性与影响力,以及烘干作物种类等相关因素,最终确定了26家受赠对象。

  产教融合 赠机扶贫效益显著

  在赠机助农活动中,中国农业大学派专人负责跟踪所有烘干机的使用情况,采取实地调研、电话访谈、现场培训、技术指导、机器维护等方式,指导受赠对象提高烘干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赠机企业的区域服务中心定期进行机器维护保养,保证机器的正常使用与运行。经过培训与指导,部分受赠对象在开展田间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在小麦、稻谷、玉米、油菜籽、油茶、辣椒、木耳、核桃、中药材等农产品采用烘干机产后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如大米加工,注册品牌,提高稻谷产业附加值,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3年以来(截至2020年9月底),烘干粮食总数(稻谷、小麦、玉米,水稻为主,占比97%以上)约5000吨,节本增效(减损和降低作业成本)累计450万元。其中,大约40%左右加工成大米,比干谷增效近240万元,粮食烘干带动产业增效共计约690万元。烘干油菜籽、油茶、辣椒、木耳、中药材等共计约140吨,烘干经济作物带动产业增值约200万元。

  通过此项活动,帮扶贫困户约2000户,贫困人数曰3500人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200元,累计为贫困户增收240万元。

  此外,培训基层农机人员和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近3000人次,形成以机械化为抓手促进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可复制可推广的丘陵山区产业发展模式,并已在一定范围内宣传推广。

  受赠对象纷纷表示,烘干机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好的效益。

  在2017年之前,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军和周边大多数农户一样,收获的稻谷采取晾晒的方式。但稻谷品质受天气影响很大,无法有效控制稻谷晾晒的水分。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通过扶贫活动,赠送给他一台烘干机,帮他解决了烦恼。烘干机每天能够烘稻谷10吨左右,10余天时间就能把收获的稻谷全部烘干,而且由于是低温烘干,稻谷品质好,加工的大米碎米率很低,极大地降低损耗。“烘干机作业成本也很低,烘干总成本约为0.03元/斤,其中燃油成本约0.02元/斤,雇工成本约为0.01元/斤,相比晾晒耗费大量人工这又节省了一大笔成本。”袁军说,这低温烘干机能减少近10%的损耗,每一吨稻谷可以增加近500元的收益,按照他的稻谷总产140吨计算,那就是增加近7万元收益。

  近几年,周边农户听说袁军有这样一台神奇的机器,纷纷将收获的稻谷运过来烘干。袁军按照200元/吨的价格收取代烘干费用,对于贫困户,则优惠至120元/吨。去年一年,他为农户代烘干稻谷近400吨。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军。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供图,央广网发。)

  授之以渔 转变农户对烘干机使用的认识

  赠机助农并非一帆风顺。杨敏丽坦言,在活动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首当其中的是受赠对象对烘干机使用的认识问题。部分农户认为,使用烘干机是有一定成本的,传统的粮食收获后晾晒的方式不计算自身人工费用,在马路上、屋顶上、房前屋后等空地上晾晒,不需用电、耗油;而烘干机需要耗油、用电并产生人工费用等开支。但实际上,自然晾晒碎米率高达10%左右,高质量烘干机碎米率仅为0.5%左右;大规模晾晒的人工成本大约0.2-0.3元/斤,远高于烘干机作业0.05-0.1元/斤的成本;烘干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会有更好的品质、口感和营养价值。更重要的是,南方稻谷收获季节常常下雨,如果不能及时烘干,稻谷将变质。

  “这些都需要一点点去与农民交流,逐渐让农民认识到烘干机的好处。”杨敏丽说。

  湖北省巴西坝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熊安壮就尝到了烘干的甜头。他说,粮食系统更愿意收购烘干的稻谷,主动上门找他收购;而晾晒的粮食,需要农户自己拉到镇上去卖,还不一定能卖得掉。

  先进的烘干机产品与技术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培训和技术指导必不可少。为此,捐赠团队组织技术人员、服务中心上门指导,并举办一些培训班,请农户到培训班免费学习,为他们开拓眼界、更好地接纳新技术、新知识创造条件。

 (湖北省巴西坝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米加工设备。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供图,央广网发。)

  翻山越岭 不远千里送农机和技术

  回忆起整个捐赠活动,几次惊险的经历,令杨敏丽和她的团队成员至今难忘。

  受赠对象普遍都在偏远的丘陵山区,有些地方不通火车,交通极其不便。团队调研、服务中心对机器进行维护保养,都面临一定的困难。多次前往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的经历,让杨敏丽异常难忘。“红红池坝镇非常偏僻,山高路远,没有通火车,只能驾车前往。并且路况险峻,需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山上随时可能有落石掉下来。”从重庆出发驾车需要7个多小时(从万州出发需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镇上,如果遇上雨天,路上时间就更长了。就是到达了红池坝镇,要进到铁岭村和中岗村,还有近2个小时的车程。

 

(2019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调研团队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兴泰现代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调研。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供图,央广网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放眼未来,杨敏丽谋划着做更多的事情。“中国农大有责任和义务继续为脱贫地区、落后地区发展产业、农民增收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中国农业大学会继续跟踪受赠对象烘干机使用,包括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其他问题,给予力所能力的帮助。安排研究生到捐赠点做深入调查,帮助合作社做好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同时,中国农业大学将目前已经形成的以机械化为抓手促进产业发展的模式,在适宜地区进行推广。此外,中国农业大学还将创造条件,为丘陵山区的农户们提供更多增长见识和学习的机会,如举办培训班,邀请他们免费参加;帮助他们与发达地区的合作社理事长牵线搭桥;创造一些参观学习的机会等等。

  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已经联系好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预计在今年11月份,联合赠送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机械给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为马铃薯产业发展助力。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后,中国农业大学将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继续播撒金色的希望。“我们处于伟大的时代,能身处其中,有责任去参与、去践行。”杨敏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