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河源8月17日消息(记者张胜强)用星罗棋布、交错纵横来形容248个革命遗址在河源这片山水绵延大地上的分布情况是再合适不过了。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河源连平、龙川、紫金等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了解了红色精神的发祥地在如今又有什么新的变化。

  连平:“红色+旅游” 不落下任何一个老百姓

  坐落在连平大湖镇的何新屋,作为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它是当地何姓人家的祖屋,至今已有350余年历史。但作为着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旧址,黄砖青瓦的何新屋却有着浓郁的红色基因。曾经无人问津的红色旧址,在大湖镇认识到自身优势潜力之后,迎来了新的局面。

 

何新屋东面阁楼的墙上,清晰可见当年留下的战斗痕迹。(央广网记者 张胜强 摄)

 

  大湖通过挖掘梳理自身优质生态农业资源和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进一步确定了红色+生态农旅融合发展的思路。据大湖镇镇长曾卓武介绍,2017年以来大湖争取了中央和省、市政策及社会资本项目资金超3.5亿元,成功申报2个国字号(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和1个省级基地(广东省文化遗产活化与乡村振兴产学研实践基地)。

 

坐落在大湖镇的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旧址是来这里徒步与研学的首选之处。(央广网记者 张胜强 摄)

 

  一方面,大湖镇借力古驿道活化和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东风,通过推行“体育+旅游”,塑造体育赛事品牌,通过南粤古驿道11条重点线路修复契机,共同举办了首届连平体育旅游嘉年华暨2018第九届磨房河源40公里徒步活动,吸引了来自珠三角地区5000余名徒步爱好者参加。

  另一方面,曾卓武也表示,大湖也会瞄准中小学大力开展研学旅行的新风向,以红色革命遗址、传统村落、生态农业等为依托,规划设计全新的研学游模式和线路,创建写生基地和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

  2018年,大湖镇的旅游人数达到了5万人次,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各项收入500多万元。按照规划,到2022年,到大湖镇旅游的人数将达到15万人次。“我们所有的发展一定要对得起老百姓,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幸福感。”曾卓武说。

  龙川: 做强油茶特色产业 就在家门口致富

  2008年回乡创业的骆碧群,望着长洲村漫山遍野却管理混乱、种植无序的油茶树动了心思。龙川县黄石镇长洲村,从2016年被评为省定贫困村到如今的贫困户全部脱贫、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三年的时间里,它做了什么?

 

种植五年开始挂果,八年进入丰产期的油茶树是脱贫致富的“法宝”。(央广网记者 张胜强 摄)

 

  长洲村是位于粤东北偏远地区的小山村,尽管有着历史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但缺乏产业基础、交通条件相对滞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长时间阻碍着村民们走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对此,龙川县在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前提下,决心将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来培养。

  在征求贫困户意愿基础上,黄石镇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农户种植油茶20000多亩,并积极鼓励当地农民依靠种植油茶、建档立卡贫困户投资入股企业。到今天,长洲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90人已全部脱贫。

  作为广东星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的骆碧群,同时也是土生土长的长洲人,在长洲村秀丽的山水中,她承包了近5000亩地来规模化、工厂化种植油茶树。

  如今,她改变了长洲村以往油茶零散化种植的模式,凭借着自研的自动化脱壳机、香港认证的有机茶油标志、18国家专利认证,为3000多户合作农户每年平均增收4000多元。

  据河源市纪委监委驻长洲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汪田意介绍,长洲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为6957.9 元,2017年为9094.38元,2018年为12442.5元。

  龙川县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未来该县将不会满足于县内新老油茶41万亩的种植面积,“油茶产业作为后期效益更加明显的支柱产业,我们对它的扶持才刚刚开始。”

  紫金:“红色+绿色” 革命老区焕发新光彩

紫金县老区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央广网记者 张胜强 摄)

 

  “请大家在纪念碑前保持肃立,并三鞠躬……”伴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在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乡镇紫金县苏区镇中,作为全国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地方之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光辉的历史慢慢的浮现了出来。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开始,紫金县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对口帮扶机制、保障措施等8个方面,梳理出了64项政策红利,围绕建设“东部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示范区”的目标,明确了“红色+绿色”发展思路。

 

紫金美丽的万亩茶园。(央广网记者 张胜强 摄)

 

  “紫金县从2018年开始布局‘四子’产业。”紫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伟东解释道,所谓“四子”,是指“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

  紫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5%,地表水质量均常年保持在国家II类标准以上,是广东省第二大林业生态县,围绕着“把紫金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承载地”这一目标,紫金在发展“茶罐子”的道路上尤为突出。

  黄伟东表示,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4万多亩,年产量2300吨,占河源茶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紫金蝉茶、蜜香万家”就是紫金茶最好的代言词。

  至目前,紫金县茶叶产业园区有茶叶类省级名牌产品9个,广东十大名茶2个,2018年广东十大好春茶4个;茶叶种植扶贫项目有23个,规模6867亩,带动贫困人口1162户4540人。“这对百姓脱贫致富起到很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