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广彩回家 流光溢彩

2017-09-07 09:12:00来源:广州日报

  岭南会广彩大展开幕 记录数百年广彩远航与归来的美丽故事

 

清代《广彩开光人物纹大碗》

 

清-道光《广彩镶铜饰人物纹潘趣碗》

 

清-乾隆《广彩描金人物纹奶壶》

 

杨善深《广彩读书郎图碟》

 

《广彩开光人物故事对瓶》

 

  广州彩瓷

  ——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名片

  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呈现广彩三百年历史风韵的大展“远航与归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名片广彩的前世今生”,9月5日正式在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开幕了,将持续展出至9月27日。

  在本次大展开幕式上,钟锦恩、房国华、李海兰、曹志雄等广彩鉴藏名家以及年过八旬的广彩工艺美术大师司徒宁、李善发,与观众分享了参展作品的幕后故事,畅谈与广彩的结缘历程,让观众越发感受到广彩作为海上丝路的文化使者,既是岭南的艺术、中国的艺术,更是世界的艺术。

  广彩瓷

  中西文化

  瓷上同辉

  史料记载,广彩瓷诞生于康熙年间,但目前很难找到实物,真正存留下来的广彩瓷,自雍正年间始,发展到一口通商时期的乾隆年间,广彩瓷达于鼎盛。美国旅行者William Hickey 于1796年(乾隆三十四年)参观广州珠江南岸的广彩加工工场,曾描述:“在一间长厅里,约二百人正忙着描绘瓷器上的图案,并润饰各种装饰,有老年工人,也有六七岁的童工。”这种工场当时竟有一百多个。

  收藏家钟锦恩为本次展览提供了三十多件藏品,主要都是雍正到乾隆年间各阶段的代表作。在他看来,老广彩中的精华集中在雍乾时期。

  “严格来讲,当时属于‘来料加工’——按洋人的要求定做,颜料是他们带来的珐琅颜料。到嘉庆道光以后,因为广州工匠对颜料熟悉了,为节省成本,逐渐采用国产颜料。相比而言,早期颜料更鲜艳,彩绘效果也更有层次感。更重要的是,早期的定制款很有特色,题材丰富多彩,特别能体现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

  譬如,展出的雍正年间“广彩开光人物纹大碗”,就是钟锦恩非常喜欢的一件作品。“大碗上画的是吹拉弹唱场面,应该是到访广州的洋人看到这些演出后,特别要求以此为题材的。对他而言,既有纪念意义,又能给亲朋好友带去新鲜感,因为琵琶、快板、二胡这些乐器是欧洲没有的。”

  乾隆年间远赴欧洲的“广彩锦地描金风景人物纹大碗”,也是钟锦恩的心头好。据说,英国温莎堡收藏着一件一模一样的作品。大碗上绘制的是英国皇室贵族的狩猎图——西洋大城堡,两百多只猎犬,还有策马奔腾的洋人。“当时的工匠应该是没见过洋狗的,这种图案属于来样加工。”还有一只雍乾年间的“广彩绘洋帆船纹大碗”,则是海上丝路的直接见证。碗上的英国舰队劈波斩浪,米字旗高高飘扬。

  这一次展出的,也有嘉庆时期以后的广彩瓷,“广彩九龙椭圆碟”就是其中之一。“嘉庆年间画龙的很少,尤其是五爪龙,那是皇权的象征,必须官窑才能出现。当时能够出现这样的广彩瓷,可见贸易的刺激有多大。”

  收藏家李海兰带来的展品中,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广彩开光人物对瓶”也非常有趣味。拿到这对朋友从国外帮忙拍回的瓶子,李海兰夜不能寐,整晚都在研究上面的人物图案,越看越觉得这简直就是瓷瓶上的“贾府寿宴图”。“每只瓶子上各有80个人物,描绘的是清朝一品大员为母亲祝寿的场面。瓶子的一面画着大官和他的母亲,以及众女眷,贵妇们身披金坎肩,手持玉如意;另一面则画着账房先生在称金子,周围是排队呈上礼金的来客……”

  展品中还有另外一对乾隆年间的“广彩青花开光人物铺首盖瓶”,瓶肚上绘制的是满族人的家居生活,靠近瓶颈处则用开光形式绘制了西人的送别场景,可谓中西合璧。

  广彩人

  名品归航靠他们

  钟锦恩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文物总店购买回流的广彩瓷佳作,到2000年前后,每年更是投入数百万元在广彩瓷的收藏上,经手的广彩瓷有两千件左右,目前手上的精品有两百多件。

  祖籍为梅州的澳门地区藏家房国华入行也有42年。1985年他开始赴美国和英国购买中国瓷器,手中的广彩瓷以清代为主,本次展出的老广彩瓷中,有他珍藏的六十多件。为了回购中国瓷器,房国华的飞行旅程已经可以绕地球两百多圈。他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美联航的永久会员,单在这一个航空公司,他的飞行纪录就达到480多万公里。

  房国华最爱到英国“淘宝”。“英国面积还没有广东大,人口也只有7000万,但却拥有2700家拍卖行。因为他们的遗产税高达50%,如果交不出巨额遗产的税费,只能将一些珍贵藏品全部送拍,得到的款额扣除一半遗产税后再交给后人。因此,英国每一个小镇都有拍卖行,有捡小漏的机会,但捡大漏很难,因为行内人都懂、都争,价钱自然就高了。”

  房国华说,描绘十三行商馆区的广彩瓷非常有收藏价值,他曾在英国拍卖行看到过一只该题材的大碗,碗口有一个缺口,估价为五千到一万英镑,本来想着能够以一万到一万五英镑的价格拿下,没想到最后拍到了六万英镑,加上佣金,折合为人民币超过七十万元,比官窑出品还贵了,大大超出他的预期,只好作罢。

  最精美的广彩瓷则为洛克菲勒款,被称为“出口的官窑”。本次展出的就有房国华的几件洛克菲勒纹饰镂空果篮,非常值得一看。

  岭南画派名家也画瓷

  本次展览,香港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广彩瓷厂——粤东瓷厂的第三代传人曹志雄,也送来了家传的岭南画派代表画家赵少昂、杨善深当年绘制的广彩瓷作品。

  粤东瓷厂是曹志雄的爷爷曹侣松于1928年创办的,当时叫做“锦华龙”。抗战时期,很多广彩艺人避难香港,都进入了该瓷厂,获得了安顿。最鼎盛的时候,“锦华龙”有三百多广彩匠人,以生产外销日用瓷为主业。

  1949年后,成为广彩瓷第一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的赵国垣,其作品就经常送到该厂烧制。那时候,曹志雄的父亲曹荣枢与赵少昂、杨善深的关系也非常好,两位大家经常到厂里聊天、喝茶,兴起了还挥毫在瓷上画几笔,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印记。

  今天,欧美等国家的民众,依然很喜欢粤东瓷厂生产的手工日用瓷,购买者络绎不绝,百年老店可谓是广彩瓷外销历史的“活化石”。

  知多D

  清各时期广彩风格差异

  清代雍正年间,广彩瓷上的人物形象以马背上民族为主,人物清瘦,五官突出,仕女发髻较高;到了乾隆年间,民族融合在人物形象上体现出来,出现了国字脸。这两个时期人物的水袖、衣纹刻画精细,且经过多次上色,有厚度。到嘉庆以后,广彩瓷上的人物形象就比较单一了,但色彩和整体效果还比较好。道光以后至清末,色彩以大红大绿为主,人物较平面化。

  “师傅诞”纪念广彩鼻祖

  相传,乾隆时期,两个景德镇人杨快和曹焜来到广州;杨快懂造瓷,曹焜会烧窖。只见大量陶瓷从景德镇运至此出口,他们灵机一动,与其将瓷胎画好远道运来,不如把空白瓷胎运到广州再绘制,节省成本。于是,他们从景德镇请来匠人,在本地招聘工人,开始生产陶瓷。杨快就是广彩人尊称的鼻祖;每年农历8月初4被定为“师傅诞”,广彩艺人将拜祭、收徒都安排在这一天进行。

编辑: 陈越
关键词: 广彩;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名片

广彩回家 流光溢彩

呈现广彩三百年历史风韵的大展“远航与归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名片广彩的前世今生”,9月5日正式在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开幕了,将持续展出至9月27日。